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主题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主题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臣是李商隐。我生平坎坷,此生最爱的是《夜泊牛渚怀古》。这首词描绘了牛渚湖边月影朦胧的夜晚,表达了作者孤舟独钓的思绪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在这首词中,我以独特的方式描述了湖光山色,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此外,《夜泊牛渚怀古》也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诗史”。杜甫一生以国家的动荡和个人的生活为重心,创作了大量的抒情诗、五言律诗和七言绝句。总的来说,《夜泊牛渚怀古》是杜甫最著名的诗作之一,展现了杜甫深厚的人文情怀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任务二:预习与理解这一段诗歌

境遇虽失意,生命却诗意——诗仙与诗圣的对话《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主题式教学设计

一、任务情境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通过本单元作品的学习,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提高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增强文化自信。通过诵读涵泳,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独立欣赏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学习本单元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经典诗歌作品,借助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方法把握诗歌内涵,体察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理解诗人的精神境界,提升综合审美鉴赏力。第8课我选取了2首唐诗,分别是盛唐时期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唐时期杜甫的《登高》。这二首诗中,李白浪漫主义风格恣肆汪洋、不拘一格,杜甫现实主义风格沉郁顿挫、感时伤世。这一课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体会诗体形式对诗人情感的影响,从而理解诗人各自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世界。

二、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熟读《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把握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品味鉴赏《登高》语言,领会杜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

结合文本,缘景明情,理解“诗仙”艺术的浪漫和人生的理想;挖掘和把握《登高》的主要意象;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鉴赏“梦游”意境,体会李白浪漫主义风格;在理解《登高》的基础上,体会中国古典诗歌之美,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文化传承与理解

品味诗人情感,学习李白不慕荣利、追求自由的伟大人格;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比较鉴赏并理解李白、杜甫内心复杂深沉的情感;了解诗歌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2.深入理解李白看似消极的人生感慨里深藏的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理解诗歌主旨及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感受杜甫悲凉的内心世界,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合作探究法、引导点拨法、自主学习法。

学习过程:

激情导入:导入:“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唐诗是文学领域中一座不可逾越的山峰。其中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诗人李白和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就是璀璨星河里熠熠生辉的两颗明珠,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精典的作品,每一首都堪称绝唱,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任务一:预习自测,知人论世

古诗词中常常寄寓着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阅读本单元诗作,可以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深入理解作品。比如,了解杜甫及其所处的时代,有助于理解《登高》中忧国伤时、悲秋苦病的深沉情思。

我们赏析唐诗,知人论世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解读、欣赏方法。这种诗歌解读、欣赏方法,贵在联系诗人、联系全篇,建立丰富的读解背景系统,然后以此观照读解某个作品,读出诗人原意。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要注意结合诗人当时的时代特征(时代风貌、文化思潮、审美趣味等)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要注意结合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等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要善于调动对诗人生平已有的认知来帮助理解具体诗作。

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藉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东),生于碎叶(今巴尔克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25岁离川,在各地漫游。广泛地接触社会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了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李白的一生具有传奇性,不论生、死还是人生经历,都存在很多谜,其创作也出奇。前人评李白,多用一个“奇”字。如“以奇文取称”(元稹)、“才大语终奇”(钱起)、“才矣奇矣”(白居易)。其他如贺知章所说“谪仙”、杜甫所谓“佯狂”,还有令力士脱靴和骑鲸飞升之说,虽不言奇,但“奇”寓于其中。

2.杜甫(712-770),字子美,世称“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因为曾居长安城南的少陵以西,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因为官至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称杜工部。他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有《杜工部集》。杜甫一生多灾多难。他胸怀壮志,却又一生坎坷,无法实现报国的理想。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这是他长达11年的西南漂泊时期。这首诗是767年作者流落夔州时所写的。这时,“安史之乱”已结束四年,但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好友李白、高适、严武又相继去世,此时恰逢九月初九,杜甫独自登上高台,写下这首诗。这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