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白痢防治措施方案书.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鸡白痢防治措施方案书

一、概述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危害鸡、鸭、鹅等家禽。鸡白痢在我国各地普遍存在,尤其在养鸡业中,严重影响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针对鸡白痢的防治措施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养鸡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病原学特点

鸡白痢沙门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呈短杆状,大小为(0.51.0)μm×(1.02.5)μm。该菌对营养要求不高,能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7℃。鸡白痢沙门氏菌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对干燥、寒冷和一般消毒剂有一定的耐受性。

三、流行病学特点

1.传染源:病鸡、带菌鸡和其它带菌动物是鸡白痢的主要传染源。病原体通过粪便、尿液、血液、蛋等途径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垫料及环境,进而传播给健康鸡。

2.传播途径:鸡白痢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眼结膜、损伤的皮肤和粘膜等途径传播。种蛋带菌是鸡白痢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3.易感动物:鸡白痢主要危害鸡、鸭、鹅等家禽,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鸡均易感。幼龄鸡尤其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4.流行特点:鸡白痢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冬春季节较为多见。鸡群密度大、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等因素可促使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四、临床症状

1.急性型:病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羽毛松乱,缩颈闭眼。腹泻,粪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有时混有血液。病程短,死亡率高。

2.慢性型:病鸡消瘦,生长发育不良,羽毛粗乱。腹泻,粪便呈白色或绿色。部分病鸡有关节炎,行走困难。

3.亚急性型:症状介于急性型和慢性型之间,病程较长,死亡率较低。

五、病理变化

1.急性型:病变主要表现为肝脏、脾脏和肾脏肿大,有时有坏死点。肠道粘膜充血、出血,肠腔内有粘液和坏死物质。

2.慢性型:病变主要表现为肠粘膜肥厚,肠腔内有大量粘液和坏死物质。关节表面有炎症,关节液增多。

3.亚急性型:病变介于急性型和慢性型之间。

六、诊断

1.临床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结合流行病学特点,可初步诊断为鸡白痢。

2.实验室诊断:取病鸡的肝脏、脾脏、肾脏等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若分离到鸡白痢沙门氏菌,即可确诊。

七、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舍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降低鸡群密度,改善通风条件,减少应激因素。

2.检疫和隔离:引进种鸡和雏鸡时,应进行检疫,隔离观察一段时间。对病鸡和可疑病鸡进行隔离治疗或淘汰。

3.免疫接种:鸡白痢疫苗有多种,如活疫苗、灭活疫苗等。根据当地疫情和鸡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4.药物防治:治疗鸡白痢的药物有多种,如抗生素、中草药等。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应轮换使用不同药物,避免产生耐药性。

5.消灭传染源:及时清理鸡舍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带菌鸡,应进行淘汰或隔离治疗。

6.健全生物安全体系:加强鸡场内外环境的生物安全措施,防止病原体的传入和传播。

八、总结

鸡白痢是一种严重危害养鸡业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至关重要。养鸡场应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检疫和隔离工作,定期进行免疫接种,合理使用药物,消灭传染源,健全生物安全体系,以降低鸡白痢的发生和传播。同时,养鸡场技术人员和饲养员应提高鸡白痢防治意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养鸡业的经济损失。

鸡白痢防治措施方案书

一、概述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危害鸡、鸭、鹅等家禽。鸡白痢在我国各地普遍存在,尤其在养鸡业中,严重影响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针对鸡白痢的防治措施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养鸡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病原学特点

鸡白痢沙门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呈短杆状,大小为(0.51.0)μm×(1.02.5)μm。该菌对营养要求不高,能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7℃。鸡白痢沙门氏菌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对干燥、寒冷和一般消毒剂有一定的耐受性。

三、流行病学特点

1.传染源:病鸡、带菌鸡和其它带菌动物是鸡白痢的主要传染源。病原体通过粪便、尿液、血液、蛋等途径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垫料及环境,进而传播给健康鸡。

2.传播途径:鸡白痢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眼结膜、损伤的皮肤和粘膜等途径传播。种蛋带菌是鸡白痢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3.易感动物:鸡白痢主要危害鸡、鸭、鹅等家禽,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鸡均易感。幼龄鸡尤其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4.流行特点:鸡白痢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冬春季节较为多见。鸡群密度大、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等因素可促使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四、临床症状

1.急性型:病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羽毛松乱,缩颈闭眼。腹泻,粪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有时混有血液。病程短,死亡率高。

2.慢性型:病鸡消瘦,生长

文档评论(0)

152****827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