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冲刺押题复习之语言表达运用新题型练习(六)含答案.docx

2024届高考语文冲刺押题复习之语言表达运用新题型练习(六)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您好我是文档助手根据您的要求我已经为您准备好了这个关于2024届高考语文冲刺押题复习之语言表达运用新题型练习六含答案的文章摘要标题2024届高考语文冲刺押题复习之语言表达运用新题型练习六含答案内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诗文有一种描写手法古代批评家和修辞学家似乎都没有理解或认识宋祁《玉楼春》中有一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李渔《笠翁余集》别抒己见加以嘲笑“此语殊难著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余实未之见也‘闹’字可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诗文有一种描写手法,古代批评家和修辞学家似乎都没有理解或认识。宋祁《玉楼春》中有一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李渔《笠翁余集》别抒己见,加以嘲笑:“此语殊难著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余实未之见也。‘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

李渔同时人方中通《与张维四》那封信全是驳斥李渔的:“试举‘寺多红叶烧人眼,地足青苔染马蹄’之句,谓‘烧’字粗俗,红叶非火,不能烧人,可也。然而句中有眼,非一‘烧’字,?A?;犹之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红耳。诗词中有理外之理,岂同时文之理、讲书之理乎?”也没有把那个“理外之理”讲明白。

宋人常用“闹”字来形容无“声”的景色,不必少见多怪。晏几道《临江仙》:“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香。”黄庭坚《次韵公秉、子由十六夜忆清虚》:“车驰马骤灯方闹,地静人闲月自妍。”陈与义《舟抵华容县夜赋》:“三更萤火闹,万里天河横。”陆游《初夏闲居即事》:“轻风忽起杨花闹,清露初晞药草香。”……①从这些例子证明,②方中通说“闹”字“形容其杏之红”,③还不够确切,④应当说:“形容其花之盛(繁)”。⑤“闹”字是把事物无声的姿态说成好像有声音的波动,⑥仿佛在听觉里获得了视觉的感受。

这类“闹”字的用法,不仅常见于古诗文,?B?。例如《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写一个“小媳妇子”左手举着“闹轰轰一大把子通草花儿、花蝴蝶儿”。形容“大把子花”的那“闹”字被“轰轰”两字申说得再清楚不过了,这也足以证明近代白话往往是理解古代文言最好的帮助。用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来说,这是“通感”或“感觉挪移”的例子。

1.下列句子中的“再”与文中加点的“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天色已晚,再不加快速度就赶不上末班车了。

B.在这么多字帖中,没有比这本再适合你的了。

C.他早已有了成见,你跟他再解释也没啥用了。

D.新疆真美,我已做好明年再去一次的打算了。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3.文中第三段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语病(含标点),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4.请对李渔、方中通有关“红杏枝头春意闹”中“闹”字的见解,分别作出点评。要求句子简洁流畅,每人不超过30个字。

5.参考文意,从第三段中含“闹”字的诗句中任选其一,并从“通感”的角度赏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B2.A不能形容其红之多(也)[或“不能形容其叶之红(也)”]??B也见于后世的白话作品???3.语句①;修改为“从这些例子来看”,或删去“从”。语句④;删去冒号,或将句号置于后引号之前。语句⑥;修改为“仿佛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4.(1)李渔:对“闹”字的通感特点完全没有认识;一味地采取嘲笑的态度。(2)方中通:认识到“闹”字的表达效果,但没有讲清其中的道理。???5.(示例一)“风吹梅蕊闹”中的“闹”字,用听觉写视觉,传神地写出了梅花在风中轻摇、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示例二)“车驰马骤灯方闹”中的“闹”字,用听觉写视觉,将夜晚灯火璀璨、热闹非凡的景象描绘得十分生动。(示例三)“三更萤火闹”中的“闹”字,用听觉写视觉,形象地描写出夜半时分萤火虫乱飞的独特景观。(示例四)“轻风忽起杨花闹”中的“闹”字,用听觉写视觉,生动描绘了杨花在风中漫天飞舞的晚春景象。(意思对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不同语境中词语含义的能力。

B项与文中加点的“再”都表示在比较中程度加深,有更加之意。

A.表示如果继续下去会怎样。

C.表示即使继续下去也不会怎样。

D.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此句与“不能形容其杏之红耳”是照应句,句式也应是“不能形容……之……也”,而“寺多红叶烧人眼”是写“红叶”之“红”或“多”的,可填:不能形容其红之多(也)[或“不能形容其叶之红(也)”]

B由“不仅”可知此处应有“也”“还”之类词语,内容上应是“也见于……”;后文“近代白话”可知也见于后世的白话文,可填:也见于后世的白话作品。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语句①,“从这些例子证明”搭配不当,句式杂糅,修改为“从这些例子来看”,或删去“从”。

语句④,“说”后有冒号,表明是直接引用,句号应该在后引号里面,或者删去冒号,或将句号置于后引号之前。

语句⑥,“仿佛在听觉里获得了视觉的感受”不合逻辑,“闹”是声音,属于听觉,“把事物无声的姿态说成好像有声音的波动”表明是在视觉感受里获得听觉感受,可修改为“仿佛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

4.本题考查学生谈观点,写评论的能力。

(1)首先找出李渔对“闹”字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38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一线资深高中语文教师,十二年教学经验,语文教学组长,研究并擅长高中语文阅读和作文教学。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