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回响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的回响教案

历史的回响

[学时]1学时

[教学目标]

1、愿意主动了解音乐作品的相关历史事件,感受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强烈民族精神和文爱国情感;能认识音乐作品的产生对人民、对时代所起的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2、对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浓重时代气息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懂得从音乐的体裁、表现手法和风格等方面进行鉴赏和分析.

3、能演唱《马赛曲》,并熟悉部分作品的主题。

4、了解鲁热·德利尔、肖邦、肖斯塔科维奇、潘德列斯基等音乐家及其代表作;了解练习曲、音块等音乐名词。

[预习导学]

(一)《马赛曲》

[背景搜寻]

法国国歌《马赛曲》,是影响较大和有名的资产阶级革命歌曲。《马赛曲》产生于1792年4月24日,歌词和曲调都是驻防在莱茵河边法国东部边境城市斯特拉斯堡的一支革命军队中的工兵上尉鲁热·德利尔(1760~1836)创作的。当时普鲁士、奥地利两国称兵犯境,企图扼杀法国革命。鲁热·德利尔充满爱国的义愤写出了一首《莱茵军团战歌》,矛头指向外国干涉者。后由马赛志愿者带到了巴黎,并在1792年8月10日的起义中唱着这首歌冲进杜伊勒里宫,由于唱这首歌的义勇军是从马塞来的,因而被称为《马赛曲》。1975年法国督政府决定把《马赛曲》作为法国国歌。

法国人民自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起开始进入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产生于战火中的《马赛曲》,表达了法国人民争取民主,反对暴政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精神,它不仅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也是世界各国人民革命斗争的精神武器。

[作曲家]

鲁热·德利尔(1760~1836)法国诗人,作曲家。出身贵族。创作了不少爱国歌曲,其中以《莱茵军团战歌》(即《马赛曲》)最为著名。尚有浪漫曲和歌剧脚本。

[相关知识]

[国歌]代表国家的歌曲或乐曲。在举行国家庆典、隆重集会和国际交往仪式时演唱或演奏。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国歌,但各国国歌的歌词内容与体裁形式有很大差别。国歌大都反映国家的性质、社会和政治制度的状况,宣扬爱国的思想。

早在16世纪,某些欧洲国家就已经有了国歌性质的颂歌或进行曲,但“国歌”的名称则是到19世纪才出现的。

[相关链接]

历史的回响教案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马赛曲》的一波三折《马赛曲》是法国大革命的战歌,自他诞生至1879年的近90年间,随着法国形势的动荡变化,它也经历了坎坷的道路。尽管督政府曾于1795年7月15日规定《马赛曲》为第一共和国的法定歌曲,但另一首崛起的政治歌曲《人民的警钟》令它相形失色;在波旁王朝时期还曾被禁止演唱。直到1879年,第三共和国重新宣布《马赛曲》为国歌,最终在法国确立了他的稳固和光荣的地位。

历史的回响教案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

(二)《e小调练习曲(革命)》(钢琴曲)

[背景搜寻]

1830年11月,肖邦离开祖国以后非常留心波兰革命事态的发展,他怀念祖国和人民,写下了许多关怀祖国命运的作品。当华沙起义失败的消息传来,他感到非常震惊,在这种情感的驱动下,他创作了此曲,也有人称它为《华沙的陷落》。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曲家悲愤的情感,严正的抗议,号召波兰人民前赴后继的奋勇精神。

{作曲家}

肖邦:(1810~1849)波兰钢琴家、作曲家,被誉为“钢琴诗人”和“波兰民族伟大的歌手”。他将钢琴的表现力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境界。肖邦是一位一生仅通过钢琴来表达自己内心诗意的作曲家,写有作品两百多首,几乎全是钢琴曲。

肖邦代表作有钢琴协奏曲两部,奏鸣曲3首,叙事曲、谐谑曲4首,练习曲27首,夜曲19首,玛祖卡舞曲60多首,波罗奈兹舞曲十几首等。

[相关知识]

[练习曲]原指的是用于提高器乐演奏技巧的乐曲。它通常包括一种或数种特定的技术,依据单一的音乐冬季动机写成。但以肖邦为创始人,出现了艺术练习曲和音乐会练习曲。这些练习曲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完美融合在一起,而且还具有比较深刻的思想性。

(三)《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第一乐章)

[背景搜寻]

作品作于1941年,荣获1941年斯大林奖金一等奖。作曲家波格丹诺夫·别列佐夫斯基在日记中这样描写了被围困的列宁格勒,1942年8月9日演出《第七交响曲》的实况:大厅的情景令人激动……听众全部是被围困在列宁格勒音乐生活的代表人物——作曲家、歌剧演员、教师……许多带着武器从前线直接赶来的战士和工作人员。乐队还是临时抽调的……人们不是一下子就能说出听了这部交响曲的印象。而是一个震惊的体验。这部交响曲的总谱被拍成微型胶片,用军用飞机运抵美国,在美国也产生了极大轰动。

[作曲家]

肖斯塔科维奇(1906~1975)前苏联音乐家。1927年参加华沙第一届肖邦钢琴比赛获冗余奖。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体裁多样,题材广泛,音乐构思和发展规模宏大,大型的、标题性的作品占主导地位。他的音乐语言极为复杂和大胆,形式新颖,

文档评论(0)

武松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