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之家(节选)》上课教案1.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戏剧基本常识,体会戏剧语言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

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在掌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戏剧冲突,学习“突转”

手法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结合“社会问题剧”的相关知识,明确本文背后所蕴含

的当代社会的问题,领略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把握人物的社会意义,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女性在家庭、

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分析人物的个性化台词,把握人物的心理和个性,理解戏剧冲突的

层次、原因。

2.理解金钱观、爱情观等因素造成女性悲剧命运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致橡树舒婷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这是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它所表达的爱,不仅纯真、炙热,也是高

尚,伟大的。诗人借木棉、橡树这两个意向,表达在爱情里,她希望彼此是平

等的、独立的,能够相互尊重倾慕、又彼此情投意合的爱情理想。

1.文体:戏剧

(1)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

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种类: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

《红色娘子军》);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三块钱国币》)、多幕剧(如《雷雨》);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

正剧(如《白毛女》)。

(3)三要素: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

2.1918年《新青年》出版了一个“易卜生专号”,使中国人知道了西方有个

女性名叫“娜拉”,她“幸福”的生活在丈夫创造的世界中,却突然发现自己的

玩偶本质,清醒的她毅然离开家庭,最终摆脱了受制于夫权束缚的“玩偶”命

运。于是一时间,“女性解放”之声不绝于耳,“娜拉”不仅成为了中国女性的

效法对象,同时更为处境尴尬的新文化运动,注入了一针令人兴奋的强心剂。

今天我们走进易娜拉,听听她向社会发出了关于“人的价值”的呼喊:我不是

玩偶。娜拉出自哪部作品?作者是谁?

3.易卜生(1828—1906)挪威伟大的剧作家,享有“现代戏剧之父”的美

誉。

他一生的创作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1850—1868)浪漫主义历史剧:过渡作品哲理剧《布朗德》《培尔金

特》。

中期(1868—1891)现实主义“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群鬼》《人民

公敌》。

后期(1891—1906)象征主义心理剧:《建筑师》《小艾友夫》《我们死人醒

4.社会问题剧:

社会问题剧是指挪威戏剧家易卜生响应丹麦评论家勃兰兑斯“文学要有生

气,就必须提出问题来”的号召,用现实主义方法描写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戏剧,

现今也泛指反映现实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的戏剧。

1868—1891年,易卜生写了9部以社会和家庭问题为内容的现实主义戏剧;

这些剧本分两类:一类处理社会政治问题,如《青年同盟》《社会支柱》等;一

类处理婚姻家庭问题,如《玩偶之家》等。这些作品大胆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

堕落、婚姻的不合理、家庭生活的虚伪、思想的庸俗偏狭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的破产。“社会问题剧”以其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技巧震动了西方舞台,

引起一场戏剧革命。

5.写作背景: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

的巨大发展,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长期处于男权社会的挪威,妇女解放的

呼声越来越高,“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

动中去”。易卜生创作《玩偶之家》的1879年,正是挪威妇女解放运动高涨的

年代。易卜生先后结识了两位女权运动活动家—卡米拉·科莱特和奥斯塔·汉

斯泰。前者激发了他写《玩偶之

文档评论(0)

180****00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