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通用5篇).pdf

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通用5篇).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篇)

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1

《但愿人长久》这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词

中的名篇《水调歌头》的创作经过。文章情节生动,语言通俗。故事

是词意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

会作者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

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情怀。转化为人间美好生活的祝愿。语言

精练,意蕴深远。

古往今来,很多文学家、诗人喜欢借月亮抒发内心的情感,所以

我在教学时,以中秋节导入,围绕月亮让学生背诵了一些经典诗句。

学生的兴致很高,有一个学生还背到了苏轼的《水调歌头》,借此,

我顺势导入了课题。

文章以苏轼的情感变化“心绪不宁(思念)——埋怨——宽慰”

为点贯穿文章始终。在教学时,围绕这三处情感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讨论交流。

体会苏轼的思念之情是全文的一个重点,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

引导学生想象苏轼当时心中的想法,在想象说话,全班交流中体会苏

轼的惆怅和伤感,以达到对苏轼的内心的探寻。并让学生回忆自己和

亲人分别后的感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苏轼内心对弟弟的思念之情。

在想象和回忆的基础上,再指导朗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了诗

人内心的惆怅和伤感。

第四自然段教学时,苏轼的情感由思念变为埋怨,我在教学时抓

住了文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进行了讨论,让学生说说当时苏轼的心

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加深了对文本的体验。

最后两小节,我主要引导学生体会苏轼宽慰的内心体验。通过反

复朗读,学生感受到了他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在《水调歌头》的吟诵声中,我和学生结束了对这篇文本的解读。

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2

掌握诗(词)的含义,只是现成的文字对诗(词)句的描述,往往对

学生来说会先入为主地理解诗句意思,反而少了一些想象。在这一课

中,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我在设计教案时加入听歌、看图想象

的环节。

在开学之初,正好是中秋节前夕,我给学生抄了苏轼的《明月几

时有》这首词,简单讲解后让学生熟读、背诵,有条件的可以借《但

愿人长久》的歌曲听听,最好会唱。

上课时以歌曲《但愿人长久》导入,因为前面好多学生唱过这首

歌,所以听到曲子后,学生的情绪很高涨,可以说是开了个好头。然

后以“这首词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创作这首词”,引导学生带着

问题读课文,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学习课文时,我让学生找出表现苏轼情感变化的3个词语,我

说,“苏轼的感情变化是本文的一条主线,请同学们找出描写苏轼感

情变化的词语。”学生找出这3个词语以后,顺势而问“苏轼为何心

绪不宁?又为何会埋怨?为什么苏轼后来又得到了宽慰?”让学生结

合当时的背景资料自学课文,小组交流。教师适时点拨,水到渠成。

最后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顺势拓展延伸,“中秋节

就要来了,由于工作的`忙碌,很多人不能回家团圆,让我们共同祝愿

他们——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你还想把这句话送给谁?”最后

又以师生共唱歌曲结束。

课上完后,感觉课堂上师生对苏轼的情感把握得较好,能较好的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一直都很欣赏苏轼,喜欢他那犹如东北大汉敲铁板的豪迈词风,

喜欢他豁达的为人处世的态度,更爱他人生十六乐事的超然之姿。爱

读他《赤壁怀古》中那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也爱他“一蓑

烟雨任平生”的快意洒脱……读苏东坡,词句翩然间仿似见到一个性情

中人正大步向我们走来。

《但愿人长久》这篇课文便通过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

俗精练,意蕴深远。作为一篇“文包词”,文中的故事是词意的具体

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既思念

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苏轼通过诗词

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的祝愿,而课文正是通过故事把词中

的情感表达出来,转化为对人间美好生活的祝愿。

课前预习时,我布置学生回去查找苏轼的有关资料和抄录《水调

歌头》。教学时,我首先通过《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引出“每逢佳节

倍思亲”,回忆佳节中的度过的情景,体会甜美的亲情温暖。由此引

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苏轼。继而,介绍苏轼以及其家人在中国文

学史上的地位。学生读课文,而后,默读中找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

文档评论(0)

各类考试卷精编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