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0 竹节人 公开课教学设计.pdf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0 竹节人 公开课教学设计.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竹节人

一、教材解读

六上第三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要求学生能“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

读方法”。这是统编教材安排的第四个策略单元。教材通过两篇精读课文和一篇

略读课文,具体展示了如何进行“有目的的阅读”。《竹节人》通过学习提示,

编排了三个不同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体会阅读同一篇文章,目的不同,关注的

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不同。

《竹节人》是江苏作家范锡林写的一篇记叙文,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做竹节

人、玩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自己在办公室偷玩竹节人的情景。作者写的

是一代人的童年乐趣,能勾起每一个人的童年回忆。在那个玩具匮乏的年代,自

制玩具是最大的乐趣。开篇就说“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

己做。”“只要有一个人做了一件新鲜玩意”,“很快就能风靡全班,以至全校”。

竹节人的风靡也缘于此。

接着作者写了制作竹节人的过程。怎么做竹节人写得很简单,却重点交代了

竹节材料的来源和玩竹节人的场地。制作材料竟然是自己的毛笔杆,妈妈只知道

“我”把毛笔弄丢了,却不知“我”另作他用了。玩竹节的场地也是“因地制宜”,

那是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有一道道像黄河长江一样裂缝的课桌。与现在使用的塑

料课桌比,木头课桌容易损坏,裂开的桌面是每个调皮孩子上课时玩乐的最佳隐

蔽所——上课时偷看小说、考试时偷看答案。现在破课桌成了玩竹节人、斗竹节

人的赛场。

全文花了大量的笔墨写玩、斗竹节人的乐趣,展现出“我们”对此游戏的深

深迷恋。无论是一个人玩,还是多人打斗,都能让每个人玩得不亦乐乎。这部分

的内容突出了四个方面的乐趣:一是玩法有趣,“鞋线一松一紧”,竹节人就“手

舞之、身摆之”,碰在一起就“没头没脑地对打着”,线被卡住就显出“呆头呆

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二是取名有趣,系上一根冰棍棒就成了“齐天

小圣”孙悟空,装两根钩针就是“金钩大王”窦尔墩,剪一把偃月刀就是“美髯

公”关羽,做一柄蛇矛就是猛张飞。三是装扮有趣,给竹节人粘上橡皮脑袋,做

一套纸盔甲,但美中不足的是“中看不中用”。四是招式有趣,“黑虎掏心”“泰

山压顶”“双龙戏珠”,再配上有节奏的“咚锵”声,怎么不让人痴迷呢?下课

了,攒成一团,好不热闹;上课了意兴不减,无法自拔。

更让我们感到有趣的,是我们上课玩竹节人被老师发现,老师没收了我们的

玩具自己下课后却痴迷地玩起来。没有想到成年人也会被儿童玩具所吸引,老师

童心未泯,偷偷地重温儿时游戏的快乐。从文章的构思来看,老师玩竹节人是点

睛之笔,如果说上文是孩子迷上了竹节人,这部分就是大人也被竹节人迷住。迷

住的还是一向稳重、严肃、反对学生痴迷游戏的老师,更突出了竹节人的无穷魅

力,它唤醒了每个人心中未泯的童心。

整篇文章围绕“做竹节人、玩竹节人、老师没收竹节人和自己玩竹节人”四

个方面,从“迷上”到“痴迷”,再到“沮丧、悻悻然”,最后“心满意足”,

所有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情绪跌宕起伏,故事幽默风趣、引人入胜。

课文通过人物的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表现“我们”玩竹节人的无

限乐趣,字里行间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流露出当年儿时玩具带来的喜悦与满

足。所以说,无论是文章所写的内容,还是作者的行文构思,都说明这是一篇不

错的作品。

二、教学设计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课文的阅读提示给

我们提出学习本课的三个任务:一是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二

是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三是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教学就可以从

这三个任务出发去阅读这篇文章。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时玩的玩具,引出学习任务

1.同学们,你们现在玩些什么玩具?

2.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玩具,看作者小时候玩什么玩具。出示第1、2自

然段。揭示课题。

3.怎么阅读这篇文章呢?编者在文前作了提示,读一读要求。

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等会有所不同。

如果给你以下任务,你会怎样读《竹节人》这篇文章?

◎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二)任务一,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1.参考提示,明确方法

文档评论(0)

139****19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