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新政教案-人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帝国新政》教案

[课程标准]:

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教学目标]:

、了解唐太宗“贞观之治”时期的君民关系,君臣关系,民族关系,政治体制等方面的措施。

、认识到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体会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国家,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唐太宗贞观之治的措施

难点:唐太宗的“新政”对唐帝国的建立所起的作用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看图片,让学生说说他的故事。

二、新课教学

隋朝末年,人民不堪忍受隋炀帝的暴刑,爆发了全国性的起义。年,隋朝贵族李渊建立唐朝。次子李世民,经过政权的争夺,最终基登成为唐朝第二任皇帝。李世民执政初期,国家刚刚经过长期的战乱,国力疲惫,人民因饱受战乱之苦,民心思安。

隋朝末年,隋炀帝“驱天下以从欲,馨万物以自奉,”,“徭役无时,干戈不咠戈”,人民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年,李渊取而代之建立唐朝。不久次子李世民,经过政权的争夺,基登成为唐朝第二任皇帝,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如此积贫积弱的国力,天秤势必一定会发生严重倾斜,相信拥有将相之材的你们肯定早已坐不住了,让我们行动起来,跟随李世民一同治理这个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江山。

[小组探究]四人一组,根据探究单,一位同学负责在探究单上记录,三位同学负责记忆,同学们来看一下唐太宗在治理国家有哪些“新”政的,并思考这些政策跟以往比较“新”在哪里?

(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善于纳谏,三省六部制,民族之间一视同仁)。

唐太宗是一位有雄才大略而富有远见的政治家。他亲身经历了隋末严峻的阶级斗争洗礼,听取接受隋末农民起义的严重教训。他认识到:国家要长治久安,帝王必须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这种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贞观年间,他的开明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

、君臣关系—虚心纳谏、善于用人善于纳谏:

[提问]在我国帝王中,唐太宗是最善于纳谏的。所谓纳谏即倾听不同的意见,择善而从,人浮于世,难免会听到别人对你的多种意见,同学们想想,如果有人老是提你的优点,另外有人却老是提你的缺点,你喜欢听谁的意见?(学生展开讨论)

教师总结:人们总是爱听表扬,爱表现,而听缺点,让人垂头丧气。唐太宗也是血肉之驱,他听到进言虽然感觉难受,但还是采纳,请问这是为什么呢?这种君臣关系与以往比较“新”在哪里?

魏征去世时,唐太宗曾痛心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联常保此三镜,以防已过。今魏征殂,遂亡一镜矣。”

由此可见,唐太宗失去魏征这样一样难得的人才有什么感受?

对于曾经是自己政敌的魏征,唐太宗虚怀若谷,能够破格录用,说明他求贤若渴,善于用人,并且敢于用人,他重视纳谏是出现国家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

、君民关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减少力役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荀子》

提问:你能说出这句话所隐含的意思吗?

[提问]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重要问题?在君民关系上与以往朝代相比“新”在哪里?

、民族之间一视同仁

[承转]经过以上几大措施,李世民雄踞中原大地,不仅在汉族人民当中树立了崇高的威信,而且还得到各个少数民族的尊崇,被少数民族尊奉为“天可汗”。结合课本来看看李世民在民族关系上跟以前发生了什么变化?

唐朝的民族关系与以往的民族关系的“新”表现在:

以前贵中华,贱夷狄

唐朝一视同仁

很明显,唐代的这种公平民主的外交政策更能促进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兄弟关系,促进民族大团结,这不得不让我们会联想到,当今的中国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正如歌曲中所唱道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正是“家和万事兴”。

、政治体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科举制】

[承转]出示图片,从这张图片中你们能获得什么信息?

(考试,人才选拨,教师进行点拨,这种通过考试来选拨人才的制度就是著名的科举制。)

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他把学术文化提到与治国安邦的高度上来,可见他的超凡思想。科举作为一种取士制度,考试内容很多,以进士科为最重要。

科举考试后,唐太宗得意地说:“天下英雄,都在我的掌握之中。”

但有一位宰相认为:朝廷中的大官,都应该由公卿子弟担任。出身贫寒的人,即使有出众的才能,也难以称职。

(隋唐以前用出身或者举荐的方式,而隋唐实行科举制以后以才能为标准)

寒窗苦读、满腹经纶的你身处隋唐以前,如何让皇帝发现你?

【三省六部制】

唐朝沿用隋朝三省六部制。

[情境]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对照两张图片,大家来说说三省六部制跟以前传统的“一人

文档评论(0)

周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天堂湖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