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学案(53份)-人教课标版38.docx

2018版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学案(53份)-人教课标版38.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节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

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在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表现得更为明显。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对什么人说什么话。事实上一个人以不同的身份说话,对不同的人说话,在不同的环境中说话,在不同的条件下说话,其表达形式都可能很不一样,因此理解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环境中的话,也就会有所不同,这些就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

.孟子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孟子·万章上》

赏读:孟子说:“孝子孝的极点,没有超过尊敬他的父母的;尊敬父母的极点,没有超过拿天下来奉养父母的。”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赏读:孟子说:“生命是我喜欢的,义也是我喜欢的。如果两者不能都要的话,我可以牺牲生命而选取义。”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

赏读:(孟子说:)“心这个器官的职能在于思考,能思考便能得到事物的真谛,不思考便得不到。”

接收·接受

都有“收取”的意思。“接收”指收取行为发起者的东西,处于主动地位,其对象通常是具体的。如“接收来稿”。“接受”指被动的收取行为,其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如“接受礼物”。

例句:他接收了这份邮件。

例句:我们要接受新思想。

生机勃勃·生气勃勃

生机勃勃: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生气勃勃: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人或社会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前者形容生命力旺盛,朝气蓬勃,不用于形容人;后者形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例句:青草绿了,花儿笑了,大树直起腰了,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例句:生活中最主要的仍然是那些向上的,生气勃勃、充满热情和活力的,带有极大想象的东西。

知识卡片

历史的巧合

公元前年前后,项羽率五万楚军救援被秦将章邯围攻的巨鹿。他统帅军队火烧营垒,只携带了三天的干粮,渡河后把船沉入河底,以此向士卒表示要决一死战的意志。这之后的公元前年,在遥远的欧洲,凯撒大帝率部队渡庐比根河时,下令焚舟,以示其不获胜毋宁死的决心。历史的巧合也带来了语言的对应,英语习语“’”和汉语成语“破釜沉舟”的意义非常贴近,几乎可以等价互译。这样的巧合还有很多,比如英语的“”和汉语的“花钱如流水”,英语的“”和汉语的“一箭双雕”等。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英汉习语都有这样的巧合呢?大家不妨试着翻译下面这两个习语:“”和“’”。乍一看,这两个英文习语也恰好和汉语里的某些习语对应,可谓无巧不成书。比如有人把“”翻译成“对牛弹琴”,似乎两者都有“把好东西给不能欣赏的人欣赏”的意思,而且“猪”和“牛”都是不懂事的牲畜,比喻没有欣赏能力的人,对应应该是十分自然的。还有人把“”翻译成“明珠暗投”,这样的对译似乎更严整。英语习语用“”指“有价值的东西”,而“”的汉语意思恰好是“珠”,“”的动作又恰与“投”的动作一致,对应起来岂不是很简单吗?而“’”似乎也很容易翻译,“”即汉语的“吃”,“”即汉语的“言”,这不就是汉语的词“食言”或汉语的成语“食言而肥”吗?

其实,不同语言的习语都承载了民族的文化信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英汉习语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巧合”呢?上面说的这些翻译中就有许多的“错解”和“谬误”。

“”和“对牛弹琴”尽管意义上有相近之处,但却并不完全等同。它们虽然都有“把好东西给不能欣赏的人欣赏”的含义,但是“对牛弹琴”还用以讥笑说话人不看对象。不过,尽管“对牛弹琴”有一定贬义,在语句的感情程度上却反而比“”要轻。钱歌川先生对此有一段评论:“你以贵重的珍珠投猪,它不但不知感激,反而要来咬你,等于是‘以怨报德’。中国的成语‘对牛弹琴’,意思就轻得多了,因为牛虽不能欣赏美丽的乐曲,但它并不会对弹琴的人进攻呢。”而用“明珠暗投”来对译“”,表面上看似乎也不无道理,其实也不然:英语中的“”一般用来指事物,而汉语习语中的“明珠”则主要指有才能的人,此“珠”非彼“珠”,两个习语也是根本不对应的。

至于“食言而肥”和“’”,表面上形近意近,所以非常迷惑人。毛泽东曾著文说:“蒋先生不但食言而肥,而且还派遣四五十万军队包围边区,实行军事封锁和经济封锁,欲置边区人民和八路军后方守留机关于死地而后快。”这是说蒋介石原先同意建立陕甘宁边区,后来言而无信,不履行诺言,而且还采取敌对行动。曾经有人把这段话翻译成“,……”。这个表面看来天衣无缝的翻译事实上却是个很大的错误。“’”很容易和“食言”对应起来,可是这个英语习语的意思是“收回说过的话,承认前言有失”,而且还带有“羞惭地、不光彩地认错”的感情,这和汉语“食言”所指的“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的意思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当然也不适用于说明蒋介石的所作所为。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是语言中的精华。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表达方式。英汉两

文档评论(0)

尹邦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尹邦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