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地理(全国甲卷21-23)真题知识点——岩石、土壤及地貌.doc

三年高考地理(全国甲卷21-23)真题知识点——岩石、土壤及地貌.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三年高考地理(全国甲卷21-23)真题知识点——岩石、土壤及地貌

一.选择题(共4小题)

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图2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9~11题。

1.判断图示珊瑚礁的发育阶段依次是()

A.②①④③ B.③①④②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如图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据此完成9~11题。

2.奠定该区域地貌基本格局的是()

A.冰川作用 B.流水作用 C.构造运动 D.风沙作用

3.导致山坡与谷地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土壤温度 D.土壤水分

4.如果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谷地植被变化趋势为()

A.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上升

B.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下降

C.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上升

D.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下降

二.解答题(共2小题)

5.(2021?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1)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原因。

(2)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

(3)说明冲积平原水分条件比山坡和冲积扇好的原因。

6.(2023?甲卷)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性粗化是风蚀导致地表松散层细颗粒物流失,粗颗粒物所占比例增加的现象,其过程如图1所示。某科研小组通过比较地表松散层表层和浅层的粗、细颗粒物含量。构建了风蚀粗化指数。该指数数值越大,说明表层比浅层粗颗粒物含量越高,图2显示青藏高原南部(针对风蚀)采样点粗化指数的分布。

(1)说明风蚀粗化过程中地表松散层风蚀强度的变化。

(2)指出图2所示区域风蚀粗化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其原因。

(3)分析耕作对风蚀和风蚀粗化指数的影响。

(4)提出图2所示区域因地制宜的风蚀防治措施。

三年高考地理(全国甲卷21-23)真题知识点——岩石、土壤及地貌

一.选择题(共4小题)

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图2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9~11题。

1.判断图示珊瑚礁的发育阶段依次是()

A.②①④③ B.③①④②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考点】流水作用与地貌;地表形态的塑造.

【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分析】珊瑚环礁的形成过程:首先,在岛屿(尤其是火山岛屿)沿岸形成环绕海岸并与岛屿相连的岸礁;第二阶段,岛屿略微下沉,珊瑚则与沉降速率保持同步向上生长,由于外缘海况条件好,珊瑚礁增长快于内侧,结果珊瑚礁与海岸分开,中间隔以澙湖,形成堡礁;第三阶段,岛屿全部沉降入海,珊瑚仍向上生长,形成环绕澙湖的环礁。

【解答】解:读图观察可看出,②是海底火山喷发出露海面,形成火山岛;④是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在浅海岸边沉积形成岸礁;①是海平面下降,继续接受沉积,形成堡礁;③继续接受沉积,珊瑚礁变厚;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珊瑚礁的发育阶段,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如图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据此完成9~11题。

2.奠定该区域地貌基本格局的是()

A.冰川作用 B.流水作用 C.构造运动 D.风沙作用

【考点】地表形态的塑造.

【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分析】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解答】解:根据图上信息分析可知,砂砾岩层呈现出连续弯曲状态,是由于水平挤压形成的,所以该区域的基本地貌表现为地壳挤压形成的褶皱山脉,故C正确。

图中并没有显示冰川作用的痕迹,A错误。

根据材料“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可知,流水作用形成山谷中的沉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34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