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学案4(23份)-粤教版3.doc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学案4(23份)-粤教版3.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课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

——关于青少年消费观念的调查报告

.音正形准

()单音字

①弘扬()②趋势()

③富裕()④诸如()

()多音字

①\\\{\\(\\\\(劳累??,累计??))②\\\{\\(\\\\(给予??,送给??))

③\\\{\\(\\\\(攒钱??,攒动??))④\\\{\\(\\\\(挣钱??,挣扎??))

()辨形组词

①\\\{\\(\\\\(俭??,睑??))②\\\{\\(\\\\(贴??,帖??))

③\\\{\\(\\\\(享??,亨??))④\\\{\\(\\\\(即??,既??))

⑤\\\{\\(\\\\(型??,形??))

.词语积累

()弘扬:

()小康:

()认同度:

.辨词填空

()节俭·勤俭

①因家庭收入较少,母亲养成了的习惯,精心料理家务。

②中华民族持家的传统美德应该代代相传。

()自立·自力

①在艰苦的岁月中,更生、丰衣足食是战胜困难的法宝。

②青少年要提高的生存能力,快速地融入社会当中。

.名言警句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况《天论》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作者简介

沈杰,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社会学研究》副主任。主要研究兴趣:社会理论、社会心理。著有《社会心理学理论》、《中国社会心理学》等。

.背景展示

本文选自年月日《中国青年报》。年月日至月日,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一次青少年消费观念的调查,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云南、陕西等地选取了所大学、所中学发放问卷份,共回收有效问卷份。

.文体知识

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一种应用文体,是调查主体在对特定对象进行深入考察了解的基础上,经过准确地归纳整理,科学地分析研究,进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并形成书面形式的汇报性应用文书。调查报告是调查研究成果的传递工具,是将调查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发挥社会作用的桥梁,是决策者调整修改决策的主要依据。

.脉络梳理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调查结论)—\(兼顾实惠和高标准),\(具体表现)\\\{\\(\\\\(\(青少年在消费观念上的倾向),\(勤俭节约尚未过时),\(青少年享受意识正在增强),\(八成青少年渴望经济自立))),\(分析原因)—\(探究主要趋势的根源)))

.初读感知

()调查报告是“七分调查,三分报告”。“调查”是基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报告”是反映“调查”成果的“发言”形式。调查的方式有表格调查、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电话调查、文案调查、实地调查等。本文属于调查。

()本调查报告在题目设置上有什么特点?

答:

()全文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当前大多数青少年具有的消费观念?

答:

.结合调查的相关内容,讨论分析一下造成青少年具有文中所述的消费观念的原因是什么。

答:

.本文题目为“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而副标题中表明的写作角度是青少年(含大学生,特别是中学生),为什么这样安排?请探究其原因。

答:

.本文在叙述现象、阐述观点时,列举了大量的数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针对调查报告中设置的问题,谈谈你的观点。

()“八成青少年渴望经济自立”部分,设计“如果有机会,您是否愿意通过打工挣点钱,补贴家用甚至养活自己”这个问题有哪些高妙之处?请简要分析一下。

答:

()这份调查报告表明: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追求生活质量与享受。你是否同意这个结论?

[探究点拨]本题属于开放性探究题,答案不唯一。一般思路:先确认观点,然后阐述观点的正确性。分析要有针对性,遵循“有理有据”的原则。

答:

.课本素材

点击文本作者在课文“勤俭节约尚未过时”一部分中指出:“的人认为,在全社会提倡勤俭节约‘完全是一种美德,永远不会过时’。”还说:“作为一种具有道德规范作用的价值观念,勤俭节约并不受人们生活富裕程度的直接影响而随即发生改变。”

运用示例有不少人认为:勤俭节约过时了,现在是一个讲究超前消费的时代。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人都赞成一种观点:勤俭节约永不过时。我们已经从“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过渡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低碳、环保、乐活……这些时尚的新词汇其实都是勤俭节约的代名词。勤俭节约不但不会过时,反而变得更加时尚、更加深入人心。在我国一些偏远的山区,还有许多人刚刚解决温饱问题。只有知道赚钱的辛苦,才能理解生活的艰辛,才能知道勤俭节约的重要。节约有助于提高一个人的品行修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课

文档评论(0)

183****977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