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①梳理探究单元

三亚一中林启媚

教学目的:

、了解对联所传承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积累有关对联的知识,了解对联的特点。

、欣赏对联,尝试创作对联。

教学重点:

把握对联特点,如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教学难点:

品味对联的奇妙,并尝试创作。

课时安排:课时

多媒体课件辅助

教学步骤:

一、走进对联的世界

、导入新课:在泱泱大国的五千年文化中,对联是一种浓缩的文学艺术样式。它发源于秦汉、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奇妙的对联世界,一起去品味对联独特的艺术魅力。

、检查预习情况:

⑴分组,收集对联,选出最喜欢的五幅对联,写在黑板上。

⑵由黑板上的对联归纳出对联的特点。提示:找出相同特征。

对联是一门学问,是一门学科,它必定有其自身的内涵和规律。由同学们在黑板上书写的对联,总结出对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字数相等,断句一致。(每副对联都分上下联,且断句也有规可循。)

平仄相合,音调和谐。(每副对联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平声。)

词性相对,位置相同。(相对的词不但位置相同且词性相对)

内容相关,节奏鲜明。(对联除了对之外,还必须联。如果上下联写的不是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应、贯通、呼应,则不能称之为对联。)

、进入对联的认识:

一副好的对联绝不逊色于一诗、一词或一曲。遗憾的是,对联却向来被看作文人的雕虫小技,笔墨游戏,从不入正宗。可是,对联并没有因此而销声匿迹,反而越来越接近我们的生活。它实用性强,而且雅俗共赏,是一种较普遍的艺术。它只字片语即可写景抒情,评人论事,又能信手拈来,随处可用。比方定一个作文题目,写一则标语,出一期黑板报,过春节逢喜事等等,都可能派上用场。那么对联是怎么演变而来的呢?

由小组代表进行发言,介绍对联的历史、对联与近体诗的联系,借此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小结: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应当了解对联,学习对联,撰写对联和运用对联,因为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份。

二、牛刀小试显身手

、课堂小活动:

从下列对联中找出上下联:

①花木四时春

②家家笑语欢声

③天地播春晖

④江山千古秀

⑤山河添秀色

⑥百卉迎春斗艳

⑦爆竹一声辞旧

⑧处处山明秀水

⑨桃符万户更新

⑩群芳为国争荣

、对联之技法欣赏(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共同品味对联的精妙。)

⑴正对法和反对法。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正)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反)

⑵藏字法。

如: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又如:

袁世凯千古

中华民国万岁

⑶拆字法。

如;

琴瑟琵琶,八王在上;

魑魅魍魉,四鬼靠边。

⑷嵌字法。如:

李花开太白

苏木长东坡

(这一联较为简易,此处可让学生尝试对下联。)

⑸叠字法和重字法。如: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末顾宪成联

又如:

南南北北,文文武武,争争斗斗;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

户户家家,女女男男,孤孤寡寡,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真真惨惨凄凄。——民国对联

⑹多音法和多义法。如:

小偷偷偷偷东西;

大款款款款宾客。

⑺谐音法。如: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山海关孟姜女庙联

小结:对联的技法还有很多,这里仅常见的几种作简要介绍。总之,联要对得巧,技法就要用得好。

三、扩展延伸:

⑴为下列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此处可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清朝咸丰年间,有一文人出一字联征对,曰:

墨;泉。

年,著名学者陈寅恪先生任清华大学教授,曾出三字上联,作为入学考试的题目。出句为:孙行者。

好的对句有:

胡适之韩退之祖冲之

小结:对联创作并不难,凡身边景、眼前景皆可入联

⑵以迎接我校周年校庆为主题,创作一副对联(角度任选)。

⑶选一副自己喜欢的对联,写一段赏析文字。

【教学设计评析】

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第一次出现“对联”题目,同年秋开始配合新课程改革使用的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①教材上也赫然出现“奇妙的对联”一节。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对联”,终于名正言顺地登上了大雅之堂,也受到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极大关注。

作为一次新的尝试,本课在教学设计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体现课改理念,落实《课标》要求,遵循语文教学规律。设计实践中具有以下三大特色:

导入新课,巧妙而富有层次

本课采用“递进式”的教学方法:首先,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通过实践获得理论指导;其次,重点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由疑而思,由思而学,激活思维,生成问题,当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第三,变序的教学,有利于打破学生的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5****71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