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学第九章食物中毒详解演示文稿.ppt

食品微生物学第九章食物中毒详解演示文稿.ppt

  1. 1、本文档共1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志贺氏菌属只有4个菌种:痢疾志贺氏菌弗氏志贺氏菌鲍氏志贺氏菌宋内氏志贺氏菌第127页,共185页。二、中毒原因和临床表现菌体随同食物进入胃肠,侵入肠黏膜组织,生长繁殖。当菌体破坏后,能释放出致病力较强的内毒素,作用于肠壁、肠黏膜和肠壁植物性神经。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剧烈腹痛、多次腹泻、大便水样并带有血液和黏液。严重者可休克第128页,共185页。第七节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FoodpoisoningbyVibrioparahemolyticus第129页,共185页。一、生物学特性假单孢子菌目、弧菌科、弧菌属、多形态球杆菌及稍弯曲弧菌,大小不一,G(-)、无芽孢。菌体一端有单根鞭毛,有动力、运动活波,呈穿梭状运动;第130页,共185页。20~25℃培养有动力轻微旋转或翻滚,37℃培养动力消失。生长范围2~42℃,最适培养温度35~37℃第95页,共185页。pH中性至弱碱性(pH9.6)、氧分压略低、CO2略高的条件下生长良好。pH3.8~4.4缓慢生长6.5%氯化钠肉汤良好生长第96页,共185页。2、生化反应触酶阳性、氧化酶阴性、能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不产气….第97页,共185页。3、培养要求不高固体培养基上:开始呈密集的露滴状,菌落很小、透明、边缘整齐;随着菌落的增大,逐渐变得不透明。4、李斯特菌属8个菌种。第98页,共185页。5、血清型根据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形成17种血清型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是主要致病菌,具有13种血清型:1/2a、1/2b、1/2c、3a、3b、3c、4a、4b、4ab、4c、4d、4e和“7”。致病菌株最常见的血清型是:1/2a和4b第99页,共185页。三、来源及传播途径自然界耐受较高的渗透压、不易被强烈的光照环境所灭活。土壤、地表水、污水、废水、植物、青贮饲料、烂菜中有该菌存在。pH过高也不能有效杀灭李斯特菌。第100页,共185页。动物很易食入李斯特菌经口腔——粪便的途径传播动物起携带、繁殖、排放该菌的作用。屠宰场的工作人员有10~20%为无症带菌者,李斯特菌研究人员带菌率达77%第101页,共185页。通过眼及破损皮肤进入体内感染屠宰工人及兽医散发性感染易感人群:新生儿、孕妇、40岁以上的成人;酗酒者、肿瘤、心脏病、糖尿病、器官移植者、免疫缺陷症。第102页,共185页。四、中毒原因和临床表现1、原因主要物质——LLO(李斯特菌溶血素O)。李斯特菌随食物进入体内后,在肠道内快速繁殖并侵入各部分组织,进入血液循环,随血流到达敏感细胞中。在敏感细胞内,LLO作用下最终导致症状出现。第103页,共185页。临床症状脑膜炎、流产或产期败血症五、诊断微生物学检查是本病诊断的关键。治疗:香豆霉素、利福平、氨苄青霉素第104页,共185页。六、预防和控制措施1、搞好环境卫生,努力切断污染途径2、利用温度杀灭病原菌李斯特菌对热敏感85℃40S、60℃10min即被杀死第105页,共185页。第六节

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食物中毒Foodpoisoningbysalmonellaandshigella第106页,共185页。(一)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一、生物学特点1、形态特征肠杆菌科、G(-)短杆菌、无芽孢、无荚膜、周生鞭毛、能运动、兼性厌氧,最适温度37℃、最高温度45℃、18~20℃也能生长第107页,共185页。最适pH7.2~7.6在pH9.0以上或pH4.0以下会致死固体培养基37℃24h培养菌落的形态为中等大小、光滑、圆形、湿润、隆起。液体培养基内生

文档评论(0)

好文精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