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稻蝗与稻苞虫 (1).ppt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稻蝗与稻苞虫

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作物病虫害防治》

水稻虫害—中华稻蝗

(一)形态识别

成虫雌体长36mm-44mm。雄体30mm-33mm;全身绿色或黄绿色,左右各侧有暗褐色纵纹,从复眼向后,直到前胸背板的后缘。体分头、胸、腹三体部。头部较小,颜面明显向后下方倾斜,而头顶向前突出,二者组成锐角。触角一对,呈丝状,短于身体而长于前足腿节,由20余小节构成。上生多数嗅毛和触毛。一对大颚位于口的左右两侧,略显三角形,不分节,完全几丁质化,十分坚硬

胸部由3体节愈合而成,节间虽还存在界线,但各节已不能自由活动。这3个胸节自前而后分别称为前胸、中胸和后胸。、

腹部由11个体节组成,其附肢几乎全部退化。第一腹节较小,左右两侧各右一个鼓膜听器。第二至第八腹节都发达。末3个腹节退化。其形态因性别而异。雌蝗第九和第十腹节小,且相互愈合。第十一腹节也退化,其背板位于肛门上方,称为肛上板

水稻虫害—中华稻蝗

(一)形态识别

水稻虫害—中华稻蝗

(二)生活习性

中华稻蝗在广东一年发生2代。第一代成虫出现于6月上旬,第二代成虫出现于9月上、中旬。以卵在稻田田埂及其附近荒草地的土中越冬。越冬卵于翌年3月下旬至清明前孵化,1~2龄若虫多集中在田埂或路边杂草上;3龄开始趋向稻田,取食稻叶,食量渐增;4龄起食量大增,且能咬茎和谷粒,至成虫时食量最大。6月出现的第一代成虫,在稻田取食的多产卵于稻叶上,常把两片或数片叶胶粘在一起,于叶苞内结黄褐色卵囊,产卵于卵囊中;若产卵于土中时,常选择低湿、有草丛、向阳、土质较松的田间草地或田埂等处造卵囊产卵,卵囊入土深度为2~3厘米。第二代成虫于9月中旬为羽化盛期,10月中产卵越冬。

水稻虫害—中华稻蝗

(四)防治方法

(1)稻田附近田间杂草地是稻蝗的滋生基地,因此充分开发利用稻田附近荒地,是防治稻蝗的根本措施。

(2)早春结合修田埂,铲除田埂1寸深草皮,晒干或沤肥,以杀死蝗卵。

(3)田间蝗蝻发生时,掌握3龄前若虫集中在田边杂草上时,选用90%敌百虫700倍液,或80%敌敌畏8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1000倍液喷雾。

水稻虫害—稻苞虫

(一)形态识别

稻苞虫翅正面褐色,前翅具半透明白斑7-8个,排列成半环状;后翅中央有4个白色透明斑,排列成-直线。翅反面色淡,有黄粉。雄蝶中室端2个斑大小基本一致,而雌蝶上方1个长大,下方1个多退化成小点或消失。成虫:体长16~20毫米,翅展36~40毫米。体翅黑褐色,有金黄色光泽。前翅有7~8枚排成半环状的白斑,后翅有4个白斑,呈“一”字形排列。卵:半球形,直径约1毫米,顶端平,中间稍下凹,表面有六角形刻纹。初产时淡绿色,后变褐色,快孵化时为紫黑色。幼虫:老熟时体长30~40毫米。头大,正面有w形黑褐色形纹,胴部第1、2节细小似颈,中段肥大,末端又细小,故虫体略呈纺锤形。蛹:体长25毫米,近圆筒形,腹面淡黄白色,背面淡褐色,快羽化时腹背均变为紫黑色,第5、6腹节腹面中央有1个倒八字形褐纹。

水稻虫害—稻苞虫

水稻虫害—稻苞虫

(二)危害特点

稻苞虫,早期危害造成白穗减产,晚期危害大量吞噬绿叶,造成绿叶面积锐减,稻谷灌浆不充分,千粒重低,严重减产,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稻苞虫危害,导致稻粒黑粉病剧增,收获的稻谷中带病谷粒多,加工时黑粉不易去除,直接影响稻米质量,造成经济损失,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水稻虫害—稻苞虫

(三)发生规律

(1)南方稻区幼虫通常在避风向阳的田、沟边、塘边及湖泊浅滩、低湿草地等处越冬

(2)成虫昼出夜伏,白天常在各种花上吸蜜,卵散产在稻叶上。

(3)在广东、海南、广西1年发生6-8代;长江以南,南岭以北如湖北、江西、湖南、四川、云南1年发生5-6代;长江以北1年发生4-5代;黄河以北1年发生3代;辽宁1年发生2代。一季中稻区,稻苞虫的主害时期在6月下旬到7月份,尤其对山区中稻为害较重。在湖滨地区的一季晚稻也常会遭受较大面积的为害在。

水稻虫害—稻苞虫

(四)防治方法

(1)冬春季成虫羽化前,结合积肥,铲除田边、沟边、积水塘边的杂草,以消灭越冬虫源。(2)药剂防治:稻苞虫在田间的发生分布很不平衡,应做好测报,掌握在幼虫3龄以前,抓住重点田块进行药剂防治。防治指标:一般在分蘖期每百丛稻株有虫5头以上,圆秆期10头以上的稻田需要防治。药剂:每亩用甲敌粉(1.5%甲基1605混3%敌百虫粉剂)2~2.5公斤,拌干细土25公斤,或拌干草木灰5公斤(随拌随用),在晨露未干时撒施。或用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速灭杀丁乳油5000~8000倍液,或用50%杀螟松800倍液,或10%多来宝1500倍液,或90%敌百虫结晶800~1000倍液,或50%杀螟硫磷800~1000倍液喷雾。也可以每亩用杀螟杆菌菌粉(每克含活孢子100亿以上)100克加洗衣粉100克

文档评论(0)

学海无涯苦做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职业教育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