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8大厥证_原创精品文档.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伤寒8大厥证

《伤寒论》中的八大厥证,包括寒厥、热厥、水厥、痰厥、气厥、

血厥、蛔厥、脏厥等。厥证是外候,其病机是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本

篇就论中的厥证,归纳整理如下。

一、寒厥

寒厥关乎少阴,是少阴阴寒内盛,阳气虚衰不能布达四肢,故手

足厥逆。本证多见于急、慢性疾病的危重阶段。但随着阴寒之轻重,

阳虚之微盛不同,临床上寒厥又有手足寒冷、手足厥冷、手足厥逆等

程度上的差异。故论中有“四逆恶寒而身倦,脉不至”,“吐利,手

足厥冷”等多种论述,一般而言,寒厥的临床特点是:手足厥冷,爪

甲青紫,手足心冷,无热恶寒,或恶寒身倦,吐利,汗出,口不渴,

舌淡苔白而润,脉沉微细等,治当以急温之,宜四逆汤主治。本方是

回阳救逆的首选方,《医宗金鉴》说:“甘草之甘温,温养阳气,姜

附之辛温,助阳胜寒,甘草、姜、附,鼓肾阳,温中寒,有水中暖土

之功;姜、附、甘草,通关节,走四肢,有逐阴回阳之功;肾阳鼓,

寒阴消,则阳气外达,而脉自升,手足自温。”同时,寒厥还可用灸

法,助阳消阴,常用穴以关元、气海着肤灸,与姜、附之温相得益彰。

但必须指出,由于寒厥为阴寒内盛,阳虚于里,肢厥于外,多为疾病

临床之危候,论中提出手足逆冷,四逆头眩,时时自冒,烦躁者不治

或死,此乃是告诫医者,阳有外越之势,审证应精确,当积极救治,

不然则有稍纵即逝之虞。

二、热厥

热厥是阳气独亢,热邪深入,而致阳气郁结,不能通达于四肢所

致。〈伤寒论〉说:“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此

即热邪内伏,热深厥亦深的意思。《医宗金鉴》认为:“脉滑而厥,

滑为阳脉,里热可知,是热厥也。”尤在泾提出,脉微而厥为阴邪伤

中,寒在里;脉滑而厥,阳邪所伤,热在里。从临床实际来看,热厥

四肢虽冷,而胸腹扪之灼手,或见扬手掷脚,恶寒口渴,烦躁不宁,

甚或神昏谵语,小便赤涩,目合而赤脉灌睛,脉沉滑实有力,舌黄苔

燥,或舌焦黑甚起刺等症,故用白虎汤达热出表,使之热去厥回。但

应注意,临床上出现热厥,多属病深日久,因热邪内伏,亦可见腹满

拒按,不大便等里热结实证,则当用承气攻下腑实,釜底抽薪,泄热

以治厥。故不能拘泥于用白虎汤的成规。总之,热厥的热是本,厥是

标,热是病机的着眼点,厥是外候假象,即可谓真热假寒,应当细辨。

此外,还必须指出,临床上小儿高热,虽病不久,亦可出现“脉滑而

厥”的热厥证,如小儿肺炎,热邪聚肺,气粗喘息,但手足厥寒,指

纹青紫而滞,亦属于厥证,治当清热宜肺,达热外出,其厥自复。他

如急性菌痢、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急性传染性疾病,

均可出现热厥,当明确辨证,因证施治。

三、水厥

因水致厥,是水邪内停,阳气被遏,所以四肢厥冷。论中有"厥

而心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由于水气内停心

下,水气凌心,以致心悸。与《金匮要略》"水停心下,甚者则悸",

和伤寒太阳病篇"饮水多者,心不必悸"等合看,水厥是属水液不布,

必停蓄心下,阻遏胸阳,故而心悸。因而可以认为,水厥是厥由水致。

心悸原于水厥,二者互为因果。仲景用茯苓甘草汤,以桂枝、甘草温

通心阳,茯苓甘淡利水,生姜辛以散水,水去厥回,治水即所以治厥。

但从全论的水气病来看,本证虽因水而厥,其病因病机,又与水饮、

痰厥密切相关,应互文见义。临床上水饮停聚,痰阻胸阳,亦可见心

悸、头眩、背恶寒、肢厥等症,用苓桂术甘汤合二陈汤调治,亦不失

其治水之意。

四、痰厥

痰厥是有形之痰,壅聚于胸膈,郁遏阳气,不得外达以至作厥。

《伤寒论》说:"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

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此即论痰厥的

证治。《医宗金鉴》对本证提出了脉证的鉴别,认为手足厥冷,脉微

细者是虚寒,当温补治之,今脉紧劲,为寒实,是宜温吐。这种以脉

论证的鉴别方法,可供临床参考。不过,还应将水厥与痰饮的特征,

详细审证以资区别,不能随意吐之。如李士材治秦景明素有痰饮案,

先用补益,后用涌吐,竟七补七涌,痰之窠囊始尽,继之以六君、八

味竣功。这样补其虚,涌其实,使攻补各建其功。临床上用吐法者甚

少,虽然说痰饮壅阻胸膈,因其高者可以越之,是因势利导的权宜大

法,然此法毕竟攻伐伤正,尤以损伤胃气为甚,故具体运用必须十分

慎重。

五、气厥

气厥是阳气郁结于里,不能通达四肢,所以逆冷。《伤寒论》说: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

重者,四逆散主之。”本条.冠以少阴

文档评论(0)

各类考试卷精编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