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同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doc

江西省九江同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西省九江同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学与时尚

袁行霈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这是刘勰《文心雕龙》中两句著名的话。刘勰所谓“世情”和“时序”,主要指政治状况而言。但也包括社会风气和时尚在内。

社会风气和时尚对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作家的创作思想和作品的内容、风格,都会留下它的印记。一种诗风的形成,一个诗派的出现,也同它有直接的关系。为什么玄言诗能占据东晋诗坛达百年之久?这是魏晋以来士大夫崇尚清谈的风气泛滥的结果。为什么到南朝宋时,山水诗能代替玄言诗而兴起?这与当时士大夫崇尚隐逸的风气有很大关系。南朝齐、梁时的宫体诗,其风格轻艳纤丽,则是由当时宫廷的风气造成的。宋朝诗多“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沧浪诗话》),也是与当时士大夫的风尚分不开的。

社会风气和时尚影响小说创作,也不乏突出的例证。东晋、南朝时期,出现了一批记述名士言谈举止、轶闻琐事的小说,如裴启的《语林》、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等。早在东汉末年,士族中就流传着品评人物的风气。魏晋以后,这种风气更盛。清流名士的一毁一誉,不仅决定着别人名望的高低,还影响其终身的成败。所以人们对自己的评语都很看重。在这种时尚之下,一般士族弟子都羡慕名士,想学他们的派头。于是《世说新语》等记录名士言谈举止的小说,便成为他们必读的“教科书”,广泛地流行起来了。

文学作品对社会风气和时尚的反作用也是不容忽略的。《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家喻户晓,他们的“义气”遂成为封建时代许多人仿效的榜样。统治者利用关羽在民间的影响,到处建立关羽庙,称为武庙,与祭祀孔子的文庙并立,以示“天子重英豪”之意。《红楼梦》问世以后,逐渐获得各阶层大量的读者,并被串成戏剧,演作弹词,观众常为之感叹唏嘘,声泪俱下。类似的例子在国外也有。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出版以后,在欧洲引起一阵“维特热”。年轻人学习维特的打扮,以穿蓝上衣、黄背心、马裤和马靴为时髦。有人甚至模仿小说主人公自杀。这些例子都告诉我们文学作品对社会风气和时尚的影响,可以达到怎样深广的程度。

中国的封建统治阶级很重视文学与时尚的这种相互关系,并懂得利用这一点来为他们的统治服务。孔子早就说过诗“可以观”的话。所谓“观”,就是“观风俗之盛衰”,广义地说就是从文学作品观察社会风俗。《毛诗序》说:“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则又强调了诗歌移风易俗的作用。封建时代的一些作家,也曾自觉地以文学作为移风易俗的工具。今天,一部作品的印数可达几十上百万,再加上电影、电视的传播,文学对社会风气和时尚的反作用,就更不容易忽视了。如果我们的作家常常自觉地使文学对时尚发生积极的影响,一定会更多地受到人们的欢迎。

1.下列各项中,不能证明社会风气和时尚对文学产生影响的一项是

A.魏晋以来士大夫崇尚清谈的风气泛滥,导致玄言诗占据东晋诗坛达百年之久。

B.由于受到当时宫廷风气的影响,南朝齐、梁时的宫体诗,风格轻艳纤丽。

C.早在东汉末年,士族中就流传着品评人物的风气;魏晋以后,这种风气更盛。这使得东晋、南朝时期出现了一批记述名士言谈举止、轶闻琐事的小说。

D.《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出版,曾在欧洲引起一阵“维特热”。当时欧洲的年轻人学习维特的打扮,甚至有人模仿小说主人公自杀。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有两句名言:“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其中所谓“世情”、“时序”,主要指政治状况,但也包括社会风气和时尚。

B.自《三国演义》问世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影响深远,刘关张三人的“义气”遂被封建时代许多人仿效。这是文学作品反作用于社会风气和时尚的典型例子。

C.《毛诗序》里“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这句话,表明中国古代封建统治阶级注重利用和发挥诗歌移风易俗的作用。

D.作家的创作思想和作品的内容、风格,都会留下社会风气和时尚的印记;一种诗风的形成,一个诗派的出现,也同社会风气、时尚有直接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朝诗歌多“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征,这反映出宋朝士大夫们积极入世、热衷于批判现实的风尚。

B.社会风气和时尚对文学有影响,但这种影响未必都是积极的;文学作品对社会风气和时尚具有反作用,但这种反作用也未必都是积极的。

C.孔子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只做更好的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