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鉴》病机.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今医鉴》病机

杂病赋

病机玄蕴,脉理幽深。虽圣经之备载,匪师授而罔明。处百病而

决死生,须探阴阳脉候,订七方而施药石;当推苦乐志形,邪之所客,

标本莫逃乎六气。病之所起,枢机不越乎四因。一辨色、二辨音、乃

医家圣神妙用。三折肱,九折臂,原病者感受舆情。能穷浮、沉、迟、

数、滑、涩、大、缓八脉之奥,便知表、里、虚、实、寒、热、邪、

正八要之名。八脉为诸脉纲领,八要是众病权衡。涩为血少精伤,责

责然往来涩滞,如刀刮竹之状;滑为痰多气盛,替替然应指圆滑,似

珠流动之形。迟寒数热,纪至数多少;浮表沉里,在举按重轻。缓则

正复,和若春风柳舞,大则病进,势如秋水潮生。六脉同等者,喜其

勿药;六脉偏盛者,忧其采薪。表宜汗解,里即下平。救表则桂枝芍,

救里则姜附参苓。病有虚实之殊,虚者补而实者泻;邪有寒热之异,

寒者温而热者清。外邪是风寒暑湿燥之所客,内邪则虚实贼微正之相

乘。正乃胃之真气,良由国之鲠臣。驱邪如逐寇盗,必亟攻而尽剿;

养正如待小人,在修已而正心。地土浓薄,究有余不足之禀赋;运气

胜复,推太过不及之流行。脉病既得乎心法,用药奚患乎弗灵?原夫

中风,当分真伪。真者,见六经形证,有中脏腑、血脉之分;伪者,

遵三子发挥,有属湿火,气虚之谓。中脏命危,中腑肢废。在经络则

口眼斜,中血脉则半身不遂。僵仆卒倒,必用补汤;痰气拥塞,可行

吐剂。手足螈曰搐,背项反张曰。

或为风痱偏枯,或变风痹、风懿,瘫痪痿易,四肢缓而不仁,风

湿寒并,三气合而为痹。虽善行数变之莫测,皆木胜风淫之所致。雪

霜凛冽总是寒邪;酷日炎蒸皆为暑类。伤寒则脉紧身寒,中暑则脉虚

热炽。暑当敛补而清,寒可温散而去。诸痉强直,体重附肿,由山泽

风雨湿蒸;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天地整肃燥气。湿则害其皮肉,

燥则涸其肠胃,西北风高土燥,尝苦渴闭痈疡;东南地卑水湿,多染

瘅肿泄痢。其邪有伤有中,盖伤之浅,而中之深。在人有壮有怯,故

壮者行而怯者剧。天人七火,君相五志,为工者能知直折顺性之理,

而术可通神。善医者解行反法求属之道,而病无不治。虚火实火,补

泻各合乎宜;湿热火热,攻发必异乎剂。既通六气之机,可垂千古之

誉。尝闻血属阴,不足则生热,斯河间之确论;气属阳,有余便是火,

佩丹溪之格言。气盛者为喘急,为胀满,为痞塞,兼降火必自己;血

虚者为吐衄,为劳瘵,为烦蒸,非清热而难痊。理中汤治脾胃虚冷,

润下丸化胸膈痰涎。暴呕吐逆,为寒所致;久嗽咯血,是火之愆。平

胃散疗湿胜濡泄不止。益荣汤治怔忡恍忽无眠。枳壳散、达生散令孕

妇束胎而易产。麻仁丸、润肠丸治老人少血而难便。定惊悸,须索牛

黄、琥珀;化仗鹤虱雷丸。通闭以葵菜、菠,取其滑能利窍;消瘿以

昆布、海藻,因其咸能软坚。斯先肾之秘妙,启后进之无传。所谓夏

伤于暑,秋必作疟。近而暴者,实时可廖;远而者,三日一发。若瘅

疟但用清肌,在阴分勿行截药。人参养胃,治寒多热少而虚;柴胡清

脾,理热多寒少而渴。自汗阳亏,盗汗阴弱。

嗽而无声有痰兮,脾受湿侵,咳而有声无痰兮,肺由火烁。霍乱

有寒有暑,何《局方》议乎辛温?积聚有虚有实,岂世俗偏于峻削?

当知木郁可令吐达;金郁泄而土郁夺,水郁折而火郁发。泄发即汗利

之称,折夺是攻抑之别。倒仓廪,去陈,中州荡涤良方;开鬼门,洁

净府,上下分消妙法。如斯瞑眩,反掌生杀,辄有一失,悔噬脐之莫

追,因而再逆,耻方成之弗约。大抵暴病非热,久病非寒。臀背生疽,

良由热积所致;心腹卒痛,却乃暴寒所干。五泄五瘅因湿热,惟利水

为尚;三消三衄为燥火,若滋阴自安。呕吐咳逆,咎归于胃;阴疝瘕,

统属于肝。液归心而作汗,敛之者黄六一;热内炽而发疹,消之者人

参化斑。身不安兮为躁,心不宁兮为烦,忽然寒僵起粟,昏冒者名为

尸厥,卒尔跌仆流涎,时醒者号曰癫痫。腹满吞酸,此是胃中留饮。

胸膨嗳气,盖缘膈上停痰,欲挽回春之力,当修起死之丹。窃谓阴阳

二证,疗各不同,内外两伤,治须审别。内伤外伤,辨口鼻呼吸之情;

阴证阳证,察尺寸往来之脉,既明内外阴阳,便知虚实冷热。曰浊曰

带,有赤有白,或属痰而或属火。白于气而赤于血,本无寒热之分,

但有虚实之说,痢亦同然。瘀积湿热,勿行淡渗兜涩汤丸,可用汗下

寒温涌泄。导赤散通小便癃闭,温白丸解大肠痛结,地骨皮散退劳热

偏宜,青礞石丸化结痰甚捷。火郁者必扪其肌,胎死者可验其舌。玄

胡、苦楝医寒疝控引于二丸;当归、龙荟,泻湿热痛攻于两胁。谙晓

阴阳虚实之情,便是医家玄妙之诀。当以诸痛为实,诸痒为虚。虚者

精气不足,实者邪气有余。

泄泻有肠垢、溏,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6****60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