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评教之诊断与改进.docx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评教之诊断与改进.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评教之诊断与改进

学生评教制度作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已成为国内外高校开展教学质量监控最普遍、最典型的抓手,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参照。然而,高校现行的学生评教与改进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现实需求仍有一定的距离。本文尝试从以学生为中心的视角对高校学生评教工作进行诊断,并提出可行对策。

01.问题与困惑

当前,学生评教已在高校广泛应用。从现实看,当前学生评教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难以有效支撑学校的教学改革,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评教也陷入了一种“教师排斥、学生漠视、管理人员无奈”的尴尬境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评教理念落后

由于缺乏先进的理念作指导,各高校的评教工作几乎无一例外面临着高关注度与低美誉度的问题,高等教育界关于学生评教科学性和有效性的争论也从未停止过。当前仍有高校的学生评教工作以经验管理为主,以教师为中心。而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等教育理念在学生评教工作中仍然显得零散,不成体系。学生评教的目的不清,存在“为评而评”的缺憾。

2、评教主体失语

传统的学生评教制度及评价指标一般由评教主管部门提出初步方案,然后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教师、学生(主要是学生教学信息员)和督导专家等教学质量评价主体的意见。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吸纳了学生的意见,但学生的覆盖面以及对学生意见的采纳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当前,仍然有少部分高校在制定学生评教方案及评教指标时没有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学生作为评教的主体未得到充分的尊重,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没有强烈的内在动机和意愿参与评教,无法从根本上认同评教活动的基本价值。

3、评教指标失当

现行的学生评教多采用量化评教,以可量化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作为测量工具。虽名为学生评教,但评教指标往往并非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而侧重从教师的角度,要求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态度、内容、方法、效果,甚至包含备课认真、概念准确、教学重点及难点突出等超出学生认识和理解能力范围的指标进行评价,偏重于考察“教师教得怎么样”而不是“学生学得怎么样”,关注教师的知识传授而非学生的获得产出。一些高校未根据课程性质、特点建立相对应的、多元化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而是“一把尺子量到底”。比如理论课课堂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采用“一个模子”,不能体现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差别。这种缺乏针对性的评价指标其实际应用效果可能适得其反,甚至会产生部分教师为了迎合评教指标而降低教学及课堂管理的标准,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改革的主动性。李盼道、孟庆瑞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指标内容缺乏全面和统一的理解。

4、评教反馈缺位

一些高校在学生评教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缺位问题,作为评教主体的学生得不到有益反馈。在组织学生参与纸质评教或者网络评教,开展课堂教学满意度调查、座谈、访谈以及数据统计处理等一系列繁琐复杂的工作后,评教主管部门却只是对评教结果进行惯例性的会议、纸质通知等形式化的反馈,即把学生评教统计结果及结论告知有关学院、教研室和教师本人。评教结果只是作为一种教师教学的参考,至多与其年终考核、职称晋升等进行一定程度的关联。至于为何学生评教结果是优秀或是合格,学生在哪个评价要素偏低等,往往会被选择性剔除。这种只告知等级不告知原因的做法,实际上是评价反馈的真正缺位,它导致了学生评教的异化(仅为教师考核、职称晋升等服务),而无助于教学反思与改进。

5、评教管理粗放

根据笔者查阅各类型高校在学校官网发布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来看,学生评教已经成为“唯一”的覆盖全部本科课程和教师的评教手段,一部分高校甚至实现了学生评教参与率100%。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当前国内高校的学生评教组织管理方式比较粗放,实时评价和即时评价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和运用,评教过程缺少对参评学生必要的引导和监督。学生评教的实施程序通常是在学期临近结束之前,由评教主管部门组织学生通过网络评教或者填写纸质评教表。有研究表明,在期末进行评教有可能会“污染”评分结果,造成评价失真。高校普遍存在着两种组织方式来保证学生评教的参与度。一种是强制要求,例如与查看课程考试成绩或者选课等挂钩,不评教的学生不能在教务管理系统中查看成绩,这种做法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导致故意打低分、代评。另外一种是激励为主。通过学生教学信息员、班级干部等发动学生参与评教,学生评教参与度高的班级获评校级优秀班级,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这两种评教方式解决了学生参评率或者参与度的问题,但往往又带来了评教结果优秀率过高和区分度不够的问题,难以拉开得分差距。表现在:几乎所有的课程都能获得非常高的评教分数,绝大部分老师的评教成绩都在90分以上。然而,“集体高分”绝非教学质量好或教学水平高的反映,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分数贬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学生给教师“

文档评论(0)

gtyzy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