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用药引起的药物热.ppt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恶性高热的防治在用药前应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和家族史,或在术前1~2日内每日口服硝苯呋海因4~8mg/kg,预防恶性高热的发生。第53页,共7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热处理凡能初步确定为抗结核药所致药物热者,应根据发热类型特点选择停药降温方法。一般情况下,单纯型可采用每3—5天停用1种药物的方法,首先停用最易引起发热的药物,如对氨基水杨酸钠、链霉素等,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与停药的关系,以确定致热药物。第54页,共7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对于热型为混合型者则应先停用全部药物,待体温正常后再把对治疗有重要作用的抗结核药在严密监视下依次试用,先试用最不易引起药物热的抗结核药,如异烟肼、利福喷丁、吡嗪酰胺、丁胺卡那霉素等,以构成新的组合及治疗方案,以免长期延误治疗。第55页,共7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如患者体温过高达39℃以上时,适当给予擦浴使体温下降1—1.5℃,以提高患者耐受力。由于药物热的治疗关键是找出并停用致热药物,而停用后可使体温在1—2天内降至正常,故而在未找出可疑致热药物前要尽量避免使用退热药物,以免干扰临床观察体温变化与药物的关系。单纯迅速降温是无益于治疗的。第56页,共7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抗菌药物热的处理感染已控制的单纯性药热,停用抗菌药物,无须特殊处理。感染未控制的单纯性药热,当明确的局部或全身性感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时,病人所表现的发热反应即使包含了抗菌药物热的成分,一般也不会使人产生抗菌药物热的联想,只有在体温升高程度与感染状况不吻合时才会引起医生的警觉。第57页,共7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无固定模式和方案。首先停用所有正在使用的抗菌药物,严密观察数天后再考虑是否重新选择抗菌药物,或使用免疫调节剂,或加强支持疗法。由于某些不同类型抗菌药物,其分子结构上有相同或相似的基团或表位,因此临床上类似于交叉过敏的所谓“抗菌药物交叉致热”现象颇为多见。当频繁更换抗菌药物,却不能有效控制“感染”(发热)时,要考虑到这种因素的存在。第58页,共7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在处理上应注意①更换致药热可能性较小的抗菌药物,比如以合成或半合成抗菌药物取代抗生素;②换用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如以氨基糖甙类取代头孢类;③简化其它治疗;④合并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第59页,共7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药热伴皮疹或其它器官损害停用抗菌药物为首要。如皮疹不严重,又不伴明显的其它组织器官损害,可待其自行恢复,或辅以抗组织胺类药物,以减轻瘙痒等症状,但对药疹本身无效。第60页,共7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药热伴皮疹或其它器官损药热伴严重皮疹或其它器官损害,应及时使用糖皮质激素,剂量宜大,疗程要长,同时采取各种保护被损器官细胞功能的治疗措施。第61页,共7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对“药物热”,最好办法是防患于未然。首先,要严格掌握用药指征,不要滥用药物;其次,要仔细观察病情,明确诊断,对症下药。用药要少而精,防止多种药物合用。第62页,共7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对过敏体质,特别是曾发生过某种药物过敏者,在选择治疗药物时,更要谨慎从事。药物热的预防非常重要!合理用药。第63页,共7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临床上药物热与其它发热鉴别第64页,共7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临床上药物热与其它发热鉴别感染性发热:感染性发热时可发现明显的感染灶,药物热则没有;药物热引起高热时一般精神状态良好,不伴有心率加快。热源反应:热源反应有寒战、高热伴有明显全身症状。一般与用药时间过长短无关,发生的日期不定。第65页,共7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出血吸收热:血液被机体吸收所致的吸收热一般在2-3天出现。体温在38℃左右,一般不高于39℃,多在5-14天后恢复。第66页,共7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与其他药的相互作用所致发热的区别:具有类似作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应用时产生的相互药理效应,既是协同效应又可是毒性的蓄积作用。第67页,共7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与药物相互作用所致发热的区别:使用该药治疗,其出现发热的特点与其他药品治疗后改用该药治疗所致的发热无区别,可排除药物相互作用所致的有毒蓄积作用造成的发热。第68页,共7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静脉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输液的并发症⒈稀释作用:对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影响。⒉循环超负荷:输液量过多、过快进入体内。⒊病原微生物污染反应:热原反应、导管相关性感染、微粒反应、细菌病毒感染。第69页,共78页

文档评论(0)

xiaoshun20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