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新高考通用)考点巩固卷01 片段作文 (解析版).docxVIP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新高考通用)考点巩固卷01 片段作文 (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

PAGE1

考点巩固卷01片段作文

分值:30分建议用时:35分钟

1.阅读下面文字,从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感恩,是对别人所给的恩惠表示感激并努力回馈他人的情感和行为。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知恩图报的传统,感恩文化源远流长。最近,众多学者倡议设立“中华感恩节”,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你建议将“中华感恩节”设立在哪一天?请简述理由。要求:条理清晰,有理有据。

(2)请为推广“中华感恩节”写一段宣传语。要求:感染力强,易于传诵。

(3)给你想感恩的对象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表达你的感恩之情。要求:对象明确,表达得体,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答案】(1)我认为应设立在10月1日。首先,“感恩”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很重要的部分,从孔孟的“孝悌”思想到后来起源于清朝的“感恩节”,“感恩”文化一脉相承。清朝时帝王就宣布每年10月1日举行“感恩节”仪式,用以表示对生活和政权的感恩。其次,10月1日也是我们新中国的国庆节,这一天,我们应该缅怀那些为了新中国诞生而牺牲、奉献的革命者,感恩我们能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

(2)感恩是幸福的源泉,报恩是人生的升华!花儿芬芳,感谢雨露的滋养;鸟儿飞翔,感谢天空的宽广;鱼儿欢畅,感谢溪水的流淌;你我成长,感谢父母的育养、国家的培养。让我们感恩父母,感恩那些温暖过我们的陌生人,感恩我们伟大的祖国。让我们在“中华感恩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里送上真诚的祝福,祝你们幸福安康,愿我们在感恩、报恩中成长!

(3)是谁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是谁洗衣做饭,嘘寒问暖;是谁默默操持,殷殷期盼;是谁白了青丝,凋了红颜。春晖寸草,不管我们人生的果实如何丰盈饱满,压弯的,总是母亲的枝条,母亲的腰杆。感恩之心长伴你我,感恩之歌长萦耳畔,感恩之念常驻心田,让感恩成为我们人生前行的不竭动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微写作能力。

材料第一句引出话题“感恩”,并阐述了感恩的内涵,其中关键之处有两点,一是“对别人所给的恩惠表示感激”,这是一种情感上的触动,懂得别人的付出是可贵的,并在内心触发感激之情,而不是把别人的恩惠当做理所当然,这是感恩的第一步;二是“努力回馈他人”,这是行动上的呼应,光有感激之情还不够,感恩最后应当落实到行动上。比如,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应该尽己所能帮助父母做些家务;感恩老师的教导之恩,应该努力学习回报老师的付出;感恩环卫工人的辛苦打扫,那就做好自己周边的卫生,保护好环境。总之,感恩不能仅仅挂在嘴上,更应该实实在在地去做些什么。而且二者之间是有关联的,有了感激之情,才会促使行动发生;行动起来,会加深情感上的理解。

第二句话是从文化角度探寻“感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位置和渊源,“自古以来”表明感恩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表明感恩文化既有历史源头,又有现实继承。正是一代一代传承,才使得感恩文化得以发展。感恩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里最为温暖的一部分,亦是其中最有活力、最有时代价值的部分。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衔环结草,以报恩德”,还有“漂母的一饭之恩”、“钟子期的知遇之恩”、“士为知己者死”、“重恩义,富贵不移”等,无不体现着温暖的感恩思想。

第三句话,其实是感恩文化的现实意义,倡议设立“中华感恩节”,目的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感恩”看似是一个很“虚”的概念,实则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懂得感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会更容易沟通,社会也会因此而更加和谐。这就是设立“中华感恩节”的现实意义。

(1)这是一道实用类微写作题目。

审题:“中华感恩节”设立在哪一天,应当有充分的理由,且这个理由要与“感恩”有关。考生可以思考与“感恩”有关的历史故事,把与故事有关的日子设立成感恩节;或者将某位能代表感恩文化的名人的出生或者去世的日子设立成感恩节;还可以思考感恩的对象,如把护士节、教师节等设立成感恩节,都是可以的。要注意阐述理由,并且条理清晰,可以用分号界定不同理由,也可以用数字标示。

写作思路:如把10月1日设立为感恩节,理由有两个,一是着眼于历史,感恩文化历史悠久,其中清朝就把感恩节设立为10月1日,当然当时是为了表示对政权的感恩;二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就是10月1日,把这个日子设为感恩节,可以让中华儿女牢记是新中国拯救了我们,是新中国给了我们新生,我们应该缅怀那些为新中国而献身的革命先烈,从而珍惜当下的生活,懂得把感恩融于现实之中,落实到行动上。

(2)这是一道实用类微写作题目。

审题:宣传语的基本特征是语言简洁、具有宣传和鼓动性。要做到语言简洁,就得注意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选用、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逻辑事理的表达。本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裁判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汇集:高考、中考及小学各类真题、试题、教案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0013120000050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