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学习和记忆的奥秘.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破解学习和记忆的奥秘

关于突触

时松海获奖工作是他解释了“长时程增强效应”的分子机理,对学习和记忆领域的研究作出了突破性的贡献。神经细胞直接的信息传递是在两个神经细胞的联接部位(称为突触)进行。什么是突触?既然神经系统是由许多神经元所组成,不言而喻神经元之间必然有连结之处,据此推测英国谢灵顿(Sherrington)于1900年将神经元之间的接点定义为突触,随之而来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突触处信号传导的本质:究竟是电信号还是化学信号跨跃突触传导?经过十年努力才确定:神经元动作电位通常并不在神经元间传导,动作电位到达末梢处导致该处贮存的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递质越过突触间隙,扩散至突触后膜并与相应受体结合,造成受体通道开放,产生突触后电位,如果是去极化电位,则称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反之则后膜超极化或更不容易兴奋,称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人脑中突触的数量多得无法统计,大约比神经元的数量高两个数量级,突触机制是人脑优于电脑之处。突触虽小,却由两个神经元的成份组成,突触前膜属上一级神经元,功能是接受电信号,然后将之转化为化学信号;后膜属于下一级神经元,功能是由受体接受化学信号,而后再将之转化为电信号。

关于神经元

整合信息是神经元的主要功能,神经元整合功能的原理基于膜的电学性质,也称膜被动性生物物理特性。一个阈下电刺激施加于膜上,就如同一粒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会传递到一定的空间范围和迟滞一定的时间。单个阈下刺激对于一条传入神经是无效的,但以高频刺激却可能激发动作电位引起反射活动。相继的两个单刺激的间隔时间不大于EPSP的衰减过程,即可总和,称为时间总和。如果两个神经元同时在第三个神经元上形成兴奋性突触,单独刺激一个神经元时无效,同时刺激时却能激发第三个神经元兴奋,称为空间总和。机体中的实际情况更为复杂,时间总和与空间总和,EPSP与IP?SP通常是结合在一起的,神经元拥有对于大量信息的调制能力,根源就在于膜的这些简单的生物物理学特性。

人脑有大约1千亿神经元,每个神经元与多个神经元建立突触,形成功能联系。例如约8万个神经元与一个小脑蒲氏细胞建立突触。如此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是怎样来处理信息的?目前我们尚知之甚少,但是脑内使用的电信号系统确实非常之简单,可概括为:产生动作电位—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下一级神经元的突触后电位继而动作电位……如此循环逐级传递。突触后电位具有分析整合功能,固然重要,但不能传播,所以神经系统使用的具有明确意义的电信号只有动作电位,似乎是整个电信号系统仅由一个字母组成。受调制的仅仅是它的发放频率;动作电位时程约1毫秒,其最大频率理论上可达1千Hz,但是实际上脑内神经元活动通常并不超过40Hz。

脑功能源于神经元间的正确连接,或称神经元布线。神经元编码,布线的原则和方式。其简明,高效率,高抽象性,远远超乎研究者的预想;这些原则如能得到正确认识与总结,将对电讯,成像和人工智能的研究提供全新的思路和革命性的新概念。

神经元动作电位是神经系统中真正重要的信号,动作电位沿神经细胞膜呈再生性无衰减和波动式传导,并不跨跃突触,只是神经元自身的一种状态,表面上似乎没有携带任何信息,既不是光,也不是声,更不是气味或力;但事实上恰恰相反,它可能携带任何信息,可以是光,也可以是气味,甚至可能是情感,关键是信号的起点和终点,或者说决定于该神经元所处的地位。凭借这套信号系统,机体可以正确地感知客观世界并做出恰当的反应。人脑中每个神经元的动作电位都是类似的,从低等动物如水蛭直到人类,动作电位基本没有差别,使用的信号系统是一致的,人和水蛭所认识的客观世界虽然不一样,但都是相对正确的。

关于长时程增强现象

人具有学习记忆的能力,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其机制却无人知晓。1970年神经科学家发现了长时程增强现象,学界普遍认为,这可能就是学习记忆的机制。

信号在神经通路中流动,尤其是高频率,多次重复的流动,会造成通路内微妙的变化,再碰上类似信号时通路会更为通畅;这种信息流动的易化是脑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即学习记忆功能。

什么是长时程增强?人脑由近千亿神经元组成,每个神经元都与特定的一批神经元相连,这样组成为各种神经通路,从而完成信息处理和输出功能,支配机体正常运转。神经元连接的部位称为突触。1949年Hebb提出一条定律:使用频繁的突触联系会变得更紧密,可理解为突触的特点是用进废退。长时程增强是Hebb学说的实验证据:高频刺激突触前神经元后,在突触后神经元上纪录到的电位会增大,而且会维持相当长的时间。

关于时松海的实验

时松海的实验揭示了产生长时程增强的一种机制,证明此时突触后膜上受体密度增加。突触虽小,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但是突触的结构和信号传导与转换却非常复杂,突触前神经元受到足够大的电刺激后,突触前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勤劳的小蚂蚁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坚持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