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秋节演讲稿2024.docx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

传统文化中秋节演讲稿2024

传统文化中秋节演讲稿一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中秋节在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中,文化内涵已发展成表达美满和谐、丰饶和安康的美好愿望,也成为团结、团聚、庆丰收的象征,但团聚是中秋节最紧要的思想内涵。中秋节强调的是团聚,他符合中华民族的伦理观,对构建和谐社会是很有心义一个节日。假如把它的文化内涵发掘出来,我们会发现,原来传统中秋节是这么有心思。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依据史籍记载,中秋一词最早显现在《周礼》一书中。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等活动。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重要节日之一、中秋节有很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重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聚,因而又叫团聚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聚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

从文化的角度来说,传统节日应当是民族文化的盛典,是民族身份认同的紧要符号,是来自历史深处不行磨灭的记忆。传统文化在节日的承载下薪火流传,生生不息。传统节日不但仅是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载体,更是加强民族凝集力和向心力的载体。只有当我们明白我们从哪里来,也才略回答我们朝哪里去。应当说,中秋节在几个传统节日中,颇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中秋节源初是古代劳动人民感谢大自然赐给的节日,其时既是赏月的季节,也是庆祝丰收的季节,其蕴含的文化意义是人们对团聚和谐的情感诉求以及人类对自然的敬重,这种情怀是跨越国界的,身处世界各地的华人都会认同,所以它既是沟通心灵的纽带,又是文化的桥梁,正所谓“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节寄予了中国人多重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几千年来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通过中秋佳节的形式得以普通化地传承下来,在当今时代有助于提倡重视家庭、敬重自然、崇尚和合的意识,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而言具有乐观意义。通过传统节日,我们可以保持民族特色,在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凝集力等方面,发挥出乐观的作用。可以说,中国的传统节日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凝集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体现着中华文明的特点,千百年来发挥了传承、传播中华文明的紧要作用。

到了中秋,月上中天时,最难忘却的还是那几句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今后夜白,月是家乡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正是由于有了这样剪不绝、理还乱的情结,中秋时,每当看到一轮圆月挂上了天空,不由的就会想到远方的亲人,不由得想到本身独在异乡为异客而变得感伤。此时家乡亲友的问候最是暖人心怀,遥在他乡的你也该连线父母,道声平安,一诉乡思。

老师们、同学们:在金风送爽、丹桂飘香之际,让我们为创建和谐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一起努力吧!

我的演讲到此完毕,感谢!

传统文化中秋节演讲稿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从来对农历比较淡漠,当老师问我今日是八月十几的时候,我十分茫然。为什么蓦地问我这个呢?我十分不解,不好意思的望着老师。

当老师用手指指着电脑屏幕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明天是中秋节啊!”

对中秋节,我倒是有一点印象。不就是吃月饼,看月亮嘛!大人们常说中秋节是团聚节,书上也说,圆圆的月亮,让那一些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人无限的感叹。“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这是大诗人李白在月圆之夜后所写下的诗句。“月是中秋特别明,又是一年团聚日。”这应当是全部游子的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守望在家的人,都急迫的期望着亲人可以回家团聚……

团聚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可它往往又难以实现。这一刻,我不但对李白的《静夜思》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游子的思念和守望在家的人的那一种期盼也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爷爷远在家乡,这时候的爷爷肯定也在期盼着我,期盼着父亲妈妈回家团聚。明天就是八月十五了,爷爷肯定在做我最喜爱的蛋黄月饼。他的脸上肯定泛着笑容。假如邻居问他,“怎么做这么多月饼啊!”爷爷肯定会说“这是我孙子最爱的月饼,肯定要多做一点!”

我的奶奶昨天回到了家乡。上车的时候,看起来很轻松,其实我知道,奶奶的心里是多么的纠结。她既不忍心让爷爷一个人在家孤孤独单地过节,又舍不得离开我们。

我早就知道老人家对于团聚的祈盼是更加猛烈的。每个星期爷爷都会给他打个电话过来。问我的学习情况,问我们的衣食情况,尤其是在我生病的时候,爷爷会语无伦次地问我烧到多少度,有没有看医生。在电话里,爷爷的语气是急迫的。而且,急迫的语气中又包含着无尽的关切,无尽的担心和无尽的思念。爷爷的心,真是无时无刻不在我身边的。

今日,我真想插上翅膀飞到爷爷身边,可是在生活中,亲情总是有难以解开的羁绊。父亲出差无法提前回来,妈妈上班请到假,他们又不放心让我一人独自回家,最紧要的是我的一大堆作

文档评论(0)

159****76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