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摸底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pdfVIP

漯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摸底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据题意可知,战国时期的国家形成具有“多地域,多族群”的特点,说明统一多民族国家

正在孕育之中,B项正确。“已经消除”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政治制度变化不是经济交

流的结果,排除C项;虽然出现了“多族群”的特点,但并不能体现文化认同的逐步形成,排除D

项。

2.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北方少数民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出了新

的变迁动力与演进契机,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

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可以看出

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实现了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的碰撞,并创造了新的政治制度,为隋唐盛世的

出现打下基础,故A项正确;北魏没有统一中国,故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与材料“构成了

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信息不符,排除;D项在材料没有涉及,

排除。故选A。

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劝民益种诸谷,民乏粟、麦、黍、豆种者,于淮北州郡给之;江北诸州,亦令

就水广种粳稻,并免其租”可知,粮食品种的交流和多熟种植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产

量,促进农业的发展,增强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D项正确;加快北民大量南迁主要因素是战

乱,排除A项;南北饮食结构有所改变,长期形成的传统饮食习惯则难以改变,排除B项;安史

之乱后,经济上南重于北的局面逐渐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

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皇帝因阁权过盛,重用吏部以对内阁进行制衡……为防范吏部权重,皇帝又以

擢升吏部侍郎入阁来加强内阁对吏部要务的参与。”可知,明朝中期,皇帝为加强其专制统治,

减少内阁对皇帝的制约,调整内阁人员结构,已达到内阁内部相互制衡,D项正确;内阁是皇帝的

秘书机构,非法定中央机构,排除A项;内阁相互制衡,加大了文官集团间的斗争,排除B项;

内阁与六部共同制约皇权,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晚清时期的社会变化。根据材料可知,1898年,某书商以为“经学”书籍会因废

八股而难卖,新学书籍会因变法而畅销,但之后“经学”书籍依旧有人购买,新学书籍反而滞

销。结合戊戌变法的相关史实可知,C项正确。儒学地位未被颠覆,A项错误。列强侵略加剧在材

料中未体现,故B项错误。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

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漫画揭示了清朝假立宪,真专制的面目,A项正确;图中并未体现出国民的

参政意识,排除B项;漫画在于讽刺清末预备立宪,并不是其客观作用,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

清末预备立宪,而辛亥革命强调推翻满清统治,排除D项。故选:A。

7.答案:A

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知,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此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国民党同共产党的矛盾,1937年时更名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说明国共两党是合作关系,

此时民族矛盾是国内主要矛盾,因此更名是伴随着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演变而发展,故选A

项。国共从合作到对峙到再合作的历程指的是从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合作到国共对峙时期再到抗日

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而表格未体现国民革命时期的合作,排除B项。表格中名称的更改体现了

国共从对峙走向合作的过程,并未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过程,排除C项。工农红军革命

根据地的发展与壮大是在国共对峙时期,与表格时间不符,排除D项。

8.答案:A

解析:“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援助中国进行的英勇抗战并最终发起反击是非常必

要的,因为中国的抗战是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说明中国的抗战赢得了罗斯福这样爱好和平人士

的尊敬和支持,故选A项。抗日战争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其胜利开启了古老中国重生的

新征程,但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解放战争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为中华民族

的复兴开辟了光明的前景,而不是抗日战争,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肯定中国抗日战争的地位,

对中国抗日的肯定和尊重,而与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无关,排除D项。

9.答案:C

解析:据材料“和平、统一”“会刺激西方国家,甚至会导致美国直接出兵”及所学知识可得出

中国政府希望缓和印度支那的紧张局势,C项正确;“求同存异”方针是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

提出的,排除A项;中方两个意见的共性是求和平,并不针对西方殖民主义,排除B项;

文档评论(0)

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有多年的一线教育工作经验 欢迎下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