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安全管理及主要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4页共NUMPAGES12页

企业安全管理及实现途径

一、企业安全管理处于企业管理的首位

任何一个企业,特别是生产施工企业,都必须把安全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首位。这是由安全管理的本质决定的。安全管理不仅仅关系到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问题,同时也关系到企业本身的长远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就特别重视安全管理中的安全生产问题。1952年,毛泽东在劳动部的工作报告中明确批示:“在实施增产节约的同时,必须注意职工的安全、健康和必不可少的福利事业。如果只注意前一方面,忘记或稍加忽视后一方面,那是错误的。”国家有关部门也要求劳动保护工作在贯彻“安全生产”方针时,企业各级领导把关心生产与关心人统一起来,以“管生产必须管安全”为安全管理原则。后来,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提出了“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口号。1957年,周恩来同志在中缅通航一周年的总结报告上批示:“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1959年,周恩来同志在视察井陉煤矿时提出:“在煤矿,安全生产是主要的,生产和安全发生矛盾时,生产要服从安全”。这就形成了周恩来同志“安全第一”的安全管理思想。从此,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就演化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到了新世纪,党和国家更是特别重视安全生产问题。在2005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要求坚持安全发展,并提出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特别强调要切实抓好煤矿等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很显然,党和国家要求我国的生产企业必须把安全管理放在企业管理中第一的重要地位。

我国理论界也从理论上充分论证了安全生产在企业生存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进一步强调安全生产在企业管理中第一的地位,并把企业安全生产称之为“第一管理”。祁有红、祁有金在其所著的《第一管理:企业安全生产的无上法则》一书中,把安全生产放在企业管理中第一的位置,并以典型案例充分说明安全生产在企业管理中的首要地位:1906年,美国钢铁公司生产事故迭发,亏损严重,濒临破产。公司董事长B.H.凯理在多方查找原因的过程中,对传统的生产经营方针“产量第一、质量第二、安全第三”产生质疑。经过全面计算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

工生命安全。主要包括员工生产过程安全、职业健康安全、员工必备的自我保护能力等。(3)经营安全。主要包括营业安全、资源供给安全、财务安全、资金安全、财产安全等。(4)信息安全。主要包括网络财务信息安全、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企业商业信息安全等。(5)人力资源安全。主要包括普通员工的频繁跳槽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非正常离职等。

就经营安全中的财务安全与资金安全来说,企业安全管理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反贪污受贿。贪污是企业内有关人员用非法手段私吞公款的行为。受贿是其出卖企业利益以换取客户私下授予好处的行为。贪污受贿者往往手中掌握着很大权力,又善于钻规章制度的漏洞,因此很容易逃避监督,犯罪痕迹掩盖得比较严密。贪污受贿金额往往数以万计,企业常会因此蒙受巨大损失。所以,白领犯罪是最隐蔽最危险的企业安全事故。(2)反诈骗。诈骗是在正常交易中由于客户的欺骗行为使企业蒙受损失。企业最常遇到的是金融诈骗,诈骗者的目的在于直接骗取钱财。在实际管理活动中,企业还会遇到客户供应原材料或设备以次充好,购买企业产品者虚报损坏索赔等各种诈骗行为。

就企业财产安全来讲,企业要做好以下工作。(1)反盗窃。企业常蒙受被盗窃造成的损失。不法之徒偷窃企业财物,从现金、贵重物品到产品、设备配件、原材料,几乎无所不及。行窃者既有企业外部人员,也有防不胜防的“家贼”。近几年还有企业内外互相勾结的有组织犯罪出现,甚至发生哄抢企业财产的事件。因此,采取有效的反盗窃措施已成为许多企业的当务之急。(2)反破坏。破坏是故意损毁企业设施的行为。破坏者有恶意动机,使企业受损却不一定使行为人受益是其独有的特点,破坏者常常是企业内部人员。在企业改革不可避免地触及某些人的切身利益和企业内部收入拉开差距的情况下,加上某些管理人员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容易引起不满,激化矛盾,个别企业内部开始出现破坏活动的苗头。企业管理者应及早提高反破坏意识,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3)反侵害。侵害是企业外部人员对企业施加的损害行为。企业受侵害的范围很宽,可以是企业的有形资产,也可以是企业的名誉等无形资产,还可能是企业员工人身安全。侵害人可能是自然人,也可能是社会组织或法人。国有煤矿受地方、个体采煤户的侵害是典型的企业受侵害事件。所以,反侵害对企业安全管理至为重要。就企业信息安全来讲,主要是做好反失密的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有时一条信息会关系到企业的命运,涉及数百万元的得失。企业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2****661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