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第八章-古代政治教育-文化.ppt

中国文化概论-第八章-古代政治教育-文化.ppt

  1. 1、本文档共9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具体表现在:第一,重整体关系轻个体发展。第二,强调知识教学道德化。第三,重义轻利,忽视教育的实用价值。2.教学过程的辩证统一从教学过程来看,对作为整体过程的教学活动,则充分运用了辩证发展的观点来观察和认识问题。从学习过程来看,古代教育家也非常重视教学过程中学、问、思、行的统一,并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学与思、学与问、学与行的关系。《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3.注重内省与内求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又一重要特征是注重内省与内求,强调启发主体的内在道德功能和自觉性。“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吾日三省吾身。”“君子必慎其独”孔子认为,道德修养,不在别人,而在自己,因此主张学贵求诸己。“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魏晋之后,州府之学分医学和经学两种,学生名额依州府人口多少而有差异。乡学是唐代地方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宋元时期,州县学校建立有“学田”制度。元代地方教育最有特色的是建立“社学”体制。明代地方教育十分发达,政府委任不受地方政府管辖的提学官专门负责地方教育,另外,明代社学也很有特色。清代地方学校设置与明代基本相同。2.私学

(1)私学的兴起和发展春秋时期,随着王权失坠,官学衰落,私学兴盛,于是出现了“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孔子就是早期的著名私学创办者。春秋末年到战国时期,学派林立,一些持不同政见者为宣扬自己的学说,纷纷创办私学,从而为中国几千年私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秦禁私学,私学处于低谷。秦亡汉兴,私学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许多隐匿民间的私学大师纷纷出山,开门办学,儒、道、法、刑名、黄老各种流派百家争鸣又相互兼收并蓄,各种类型的私学几乎遍布全国各地。而教育儿童的学馆、书馆、书舍等,几乎完全承担社会蒙养教育的任务。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迭起,官学废弃,私学相沿不衰。到了唐代,在国家完备的官学教育体制下,私学暂时出现了衰微,但却兴起了一种新的私学形式——书院。宋代私学再度兴起,特别是书院制度更加勃兴,形成中国封建社会独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南宋时私学教育有了明显的分化,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教授师资和日常基本知识的小学和蒙学,主要有乡学、村学或富有人家的家塾或由宗族设立的义学;第二类则是为年龄较长、程度较高的学子设立的研究学问或准备科举的书院和学馆。南宋以后,私学发达,但总起来看,历代都具有这二种基本类型,特别是书院和学馆,随着统治阶级文化专制的加强和科举入仕的诱惑,逐渐成为科举的附庸。(2)私学的地位和作用第一,私学承担了启蒙教育的任务,弥补了官学的不足。第二,私学对中国古代教育的普及作出了贡献。第三,私学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作出了贡献。3.书院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独具特色的办学形式和教育模式。在中国教育史上,书院也是与官学平行交叉发展的一种教育制度,它萌芽于唐末,鼎盛于宋元,普及于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集教育、学术、藏书为一体的文化教育机构,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宋代闻名的有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下,朱熹在经营白鹿洞书院过程中,为书院制订学规,完善制度,置田建房,延请名师,充实图书,使书院名声大震,也深受宋代历朝皇帝的重视。淳右元年(1241),理宗赵昀亲书《白鹿洞书院教规》,“颁之学宫”。从南宋到清朝,这一学规为大多数书院和官学所共同遵守。应天府书院位于河南商丘。北宋著名文学家晏殊任应天府知府,大力聘请名师,王洙、范仲淹等先后任教其中,使应天府书院成为中州一大学府。岳麓书院位于湖南长沙岳麓山下,宋太祖开宝九年(976),潭州守朱洞在岳麓山抱黄洞下,造了讲堂、斋舍以待四方学者。理学家张拭、朱熹曾在此讲学。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登封市太室山南麓,原为嵩阳观,后周时建院。程颢、程颐曾在此讲学。古代的书院在几百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一些优良的学风,在中国教育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一,刻苦学习、深入钻研的学风。第二,注重创发、提倡求真的学风。第三,师友讲习、自由讨论的学风。第四,修身养性、重在做人的学风。第五,尊师爱生的学风。第六,关心时事、学政兼论的学风。宋代是书院最兴盛的时期,元代以后,书院走向官学化。到了明清以后,书院和官学一样为政府所操纵,成为科举制度的附庸。1898年,清政府下令把书院改成学堂,书院的发展到此结束。二、教育思想

1.教育目的教育目的问题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规格和标准。夏、商、周奴隶制社会时期,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贵族的子弟学习一套管理国家、镇压奴隶和参与作战的本领,培养既善于“射”、“御”以维护社稷,又精于“礼乐”、“书术”以管理国家的文武兼备之士。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教育的主要目的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祝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