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
1.古诗阅读
兰
[明]徐渭
兰亭旧种越王兰①②
,碧浪红香天下传。近日野香成秉束,一篮不值五文钱。
【注释】①传说越王勾践在兰亭种植兰花。②秉,量词,束,把。
(1)诗中的“兰”比喻________,“野香”比喻________;
(2)兰花“一篮不值五文钱”表达了作者________。
【答案】(1)君子;伪文人和被诗人所不齿的人
(2)鄙视那些伪文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解析】【分析】(1)这首诗的题目是“兰”,第一句写旧日在兰亭种下一片越王兰,第二
句写了兰的叶和花,碧绿的叶子像波浪一样,红色的花儿香气四溢,第三句写最近把这
些野花扎成束,一筐野花也不值五文钱。徐渭非常喜欢兰花,写了不少关于兰花的诗。这
些诗表面上是看写的是花,其实是托物寓意,借写兰花表现自己的理想和情操。兰花在文
人墨客眼里是君子的象征,这首诗也不例外,相对应,野花就比喻伪文人和被诗人所不齿
的人。
(2)诗中的野花比喻伪文人和被诗人所不齿的人,这些人就像野生兰花一样碧绿的叶子
像波浪一样,红色的花儿香气四溢,他们沽名钓誉,表面看道貌岸然,其实骨子里却追名
逐利,没有真才实学,作者说这样的人不值一钱,就明确表达了对这些人的鄙视,也表现
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译文:从前我在兰亭种下一片越王兰,碧绿的叶子像波浪一样,红色的花儿香气四溢.现
在一把野花不值五文钱.
故答案为:君子伪文人和被诗人所不齿的人
⑴
⑵鄙视那些伪文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内涵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理解句子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结合文
⑴
章的内容与主旨,分析出其深层内涵。
⑵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写的
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
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2.古诗阅读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唐]李白
①②③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③
丧乱:安史之乱。
(1)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中“珠”字的妙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以珠喻人(倩公),写出了李白对倩公才学、品格的赞美(景)。(扣住“比
喻”“赞美”,意近即可)
(2)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富饶的汉东国的赞美之情。后两句表达了对倩公经历战乱还
能平安回归的庆幸(惊喜),对倩公的赞美,以及和友人(倩公)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扣住
“赞美”“惜别”,意近即可)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诗歌中的炼字。解答时,先要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诗歌的内
⑴
容,根据诗中意象,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人情感;然后按照题目要求,仔细品味诗句,
理解诗句意思,根据诗句特点,辨析诗句的表现手法,并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表达效
果。答题思路是:意思或修辞或手法+表达效果+感情(心情)。这里用“珠”字写出了李白
对倩公才学、品格的赞美(景)。
⑵本题考查了句意理解及作者的情感。做题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情感抒发是诗歌最主
要的美学特征,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从而丰富心灵,陶冶性情。鉴
赏诗歌的情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
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这首诗写出了李白对倩红的极度欣赏和在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
情。
故答案为:以珠喻人(倩公),写出了李白对倩公才学、品格的赞美(景)。(扣住“比
⑴
喻”“赞美”,意近即可)
⑵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富饶的汉东国的赞美之情。后两句表达了对倩公经历战乱还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律师制度与实务课件:律师收费.pptx
- xx集团粮食仓储及加工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正式版)-B 5768.2-2022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docx VIP
- 青少年法制教育讲稿-甘肃省副省长罗笑虎为中小学生作毒品预防教育报告全文.docx VIP
- 2025年水平定向钻市场调查报告.docx
- 辅导员大一新生入学教育主题班会.pptx VIP
- 天津布兰德新摩尔企业策划咨询有限公司公司简介.ppt VIP
- intouch hmi与archestra集成本机成功安装.pdf VIP
- 中国染料化工项目经营分析报告.docx
- 2025-2026学年浙美版(2024)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