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唾增多,其治不在凿分属涎属唾——唾涎沫.pdfVIP

涎唾增多,其治不在凿分属涎属唾——唾涎沫.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涎唾增多,其治不在凿分属涎属唾——唾涎沫

案一

何某,女,52岁,1992年8月5日初诊。

唾涎沫,舌痛2月余。今年5月下旬外出归来后初感口苦口腻,

自认为热重,泡金银花、通大海服数日不效。此后发现唾沫增多,较

稠浊,并见舌痛,口苦腻亦更见加重。于当地医院服消炎药和中药清

胃散等不效,终日口中不断吐出涎唾。6月中旬专程前往某军区总医院,

诊为湿热,先后使用龙胆泻肝汤、泻黄散、导赤散等均不效。后辗转

于几所医院,中西医所用药物均大同小异,而毫无效果。患者忧郁而

烦躁,更感终日难宁。因其女与笔者同在一个城市工作,遂将其母接

来请余诊治。

刻诊:稠浊涎唾,频频吐出,口苦、口干、舌边尖痛,偶有牙龈

出血,心烦焦虑。

脉缓,薄黄苔。

案二

王某,男,2岁,1990年7月26日初诊。

淌清涎一年半。

自半岁起口中常溢涎液,渐呈淌滴不断,无奈时只好用棉垫塞于

项下,毎日置换二次。自汗,时哭闹不止,用热水帕烫敷脐腹则哭可

立止。纳食吮乳均差,神情萎顿。曾延请数医,先后用六君子汤,清

脾散等治疗近月不效。后一医生用益黄散合四君子汤,云10剂内必愈,

而服用一月,仅精神稍好,余症同前。

刻诊:滴淌清涎、时哭叫、自汗、纳差、神疲。

辨证论治

学生甲:“唾涎沫”、“淌清涎”这是学术书面术语,我想患者

来诊时的主述症状大概都是“清口水多”。而这种“多”,不仅《素

问·宣明五气篇》中明确有“脾为涎”、“肾为唾”的不同,且《金匮

要略》中有着更为复杂的临床证治内容,说明它绝非是一个简单的症

状。那么,象这两例久治不愈的病人,该如何辨证施治呢?

老师:欲正其本,须澄其源。我们还须先从提出这两个概念之经

典著作中去探究。《素问·宣明五气篇》是旨在宣述和阐明人体生理病

理活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篇经文。其云:“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

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其本义是口为脾窍,涎

出于口,故涎为脾之液;足少阴肾经之脉循喉咙挟舌本,通舌下廉泉穴,

唾出于舌下,故唾为肾之液。显然这里是讲五液各与一脏密切相关,

并未提涎与唾有质地或性状之别。后世著作,包括仲景在论述时都沿

用了这个含义。那么,临床当如何对其加以把握和辨析呢?我认为首

应通过相关脉证,判别其为何经疾患使然。亦即涎唾不必凿分,而其

清稀稠浊却是辨识病属何经,为寒为热之重要依据。

例一

诊为脾胃湿热

予甘露饮加味

生地15g熟地15g茵陈20g天冬10g

黄芩10g柴胡10g枇杷叶12g胆草10g

麦冬12g石斛10g甘草10g佩兰12g

藿梗12g枳壳10g

水煎,日服1剂。2剂。

1992年8月6日二诊。昨日之药,尚有一剂未及服完,患者大喜

过望提前来诊。进门即连连陈述:昨日之药熬好后仅服两次即感唾涎

沫大减,服完三次后今日不仅唾涎全止,口苦及舌痛亦大减,要求再

取药2剂带回家服,以巩固疗效,并请求给予处方,以防日后复发时

用。

例二

诊为滞頣

予吴茱萸汤合五苓散加味

吴萸6g党参10g炙草6g大枣10g

生姜6g桂枝3g茯苓10g泽泻10g

猪苓6g白术6g黄芪15g浮麦15g

益智6g

水煎,日服1剂。2剂。

1990年7月28日二诊。上方服完后流涎大减,已可不垫棉垫,

仅隔时擦拭即可,自汗亦大减。今日进食增多,精神较好。未再哭闹。

续上方2剂。

1990年7月30日三诊。诸症消失。患儿精神活跃,自行索食。

以六君子汤加山药、芡实等5剂,以作巩固。

病名主症辨证治法选方

唾涎唾涎浊沫清涎淌滴脾胃湿热脾胃虚寒清利脾胃温中化气甘

露饮吴茱萸汤五苓散

思辨解惑

学生甲:同为涎唾多,而两例的治疗却是寒温迥异。通过前论我

文档评论(0)

177****31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大学本科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