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16课明朝至清朝前中期的统治
命题点1清代奏折制度的特点
(2023·高考北京卷)清乾隆帝曾诏谕山东巡抚,称其奏折所述事宜为日常公事,不合体制。此后,乾隆帝多次晓谕各省督抚,此类公事应当使用题本文书,经内阁等部门呈送;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由此判断()
A.奏折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
B.奏折制度有利于制衡皇权
C.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
D.奏折需要经内阁中转呈送
解析:选C。题干材料中乾隆帝强调日常公事使用正常题本文书,经内阁呈送即可;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即军国要务和紧急事务才可用奏折直接传递给皇帝,故选C项。奏折制度最早出现于康熙年间,雍正年间已普遍使用,排除A项;奏折制度是皇帝加强对中央和地方控制的制度设计,排除B项;奏折由官员直接呈送给皇帝,皇帝批阅后返回,中间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排除D项。
命题点2乾隆帝时期的国家治理特点
(2023·高考辽宁卷)1749年,乾隆皇帝谕曰:“蒙古、汉人,同属臣民,如有书写之处,应称‘蒙古’‘内地’,不得以‘蒙’‘汉’字面混行填写,已屡经降旨。今马灵阿奏折,犹以‘夷’‘汉’二字分别名色,可见伊等全未留心。”此谕意在()
A.加强中央集权 B.维护国家一统
C.调整民族关系 D.规范文书体例
解析:选B。材料中乾隆皇帝的谕旨要求在文书中不得用“蒙古”“汉人”称呼蒙古族和汉族,而应称“蒙古”“内地”,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对蒙古族和汉族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此谕意在维护国家一统,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清朝统治者对蒙古族和汉族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而不是调整民族关系,排除C项;规范文书体例是对材料的误读,排除D项。
命题点3康熙帝时期治国策略
(2022·高考全国甲卷)康熙年间,多次令各地举荐山林隐逸,又令官员推举博学鸿儒,吸收学行兼优之士。开设明史馆,召集文人编纂明史,还进行多部儒经传注的修纂,编成《康熙字典》。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承续华夏传统 B.倡导疑古辨伪
C.弘扬程朱理学 D.保存历史文献
解析:选A。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康熙年间注重吸纳山林隐逸、博学鸿儒,同时编修明史,修纂儒经传注,这些举措集中在文化领域,本意在于传承华夏文化传统,A项正确。疑古辨伪指的是对先前的学说存疑考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举荐山林隐逸,又令官员推举博学鸿儒,吸收学行兼优之士”等举措和弘扬程朱理学并不一致,排除C项;保存历史文献与举荐人才不符,而且清初实行“文字狱”,对古代文献多有删改禁毁,排除D项。
命题点4清朝的边疆治理
(2021·高考重庆卷)清军入关后即封禁东北。顺治十八年(1661)奉天府尹张尚贤上奏曰:合河东河之边海以观之,黄沙满目,一望荒凉,此外患之可虑者。独宁远等三地人民凑集,然仅有佐领一员,不知于地方如何料理。合河东河西之腹里以观之,有土无人,全无可恃,此内忧之甚者。此奏意在()
A.说明东北自然环境恶劣
B.呼吁东北边务亟待充实
C.强调东北地势易攻难守
D.弹劾东北官员疏于管理
解析:选B。由材料“合河东河之边海以观之,黄沙满目,一望荒凉,此外患之可虑者”“合河东河西之腹里以观之,有土无人,全无可恃,此内忧之甚者”可知,奉天府尹张尚贤在上任后看到奉天境内一片荒凉的景象,从内忧外患的角度向朝廷上奏希望加强东北边务,故选B项。材料并非强调东北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排除A项;材料强调奉天地区经济落后,一片荒芜,并未说明东北的军事地位,排除C项;奉天府尹张尚贤并未弹劾东北官员,排除D项。
命题点5明朝中枢权力的变化
(2024·广东统考模拟)明代内阁大臣长期以皇帝直接任命为主。明神宗万历十九年(1591年),吏部尚书陆光祖上疏,主张今后阁臣人选悉由廷推。自此,由部院大臣与科道官员会同推举人选、奏请皇帝点用成为入阁定制。这一变化使得()
A.中央行政中枢发生转移
B.决策效率出现迟滞问题
C.部门斗争逐渐趋于和缓
D.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解析:选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大臣由皇帝直接任命为主变为由部院大臣与科道官员会同推举人选、奏请皇帝点用,使得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D项正确。
命题点6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1936年,在云南玉溪县(今玉溪市)郑和十七世孙郑绍明家里发现了《郑和家谱》,记载了郑和出使事迹:“和才负经纬,文通孔孟,特选皇廷……所至诸国名:占城国、爪哇国、暹罗国……于诸番国并海外,公干教化诸番王等无不祗顺(恭敬)……又乃称和公之德而扬和公之行,可谓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者矣。”这表明郑和下西洋()
A.以宣扬明朝国威为目的
B.拓展海洋的政治愿望
C.冲击传统对外贸易政策
D.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解析:选A。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朝政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好题精练专题十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59课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doc
-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好题精练专题十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60课二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与新兴国家的发展.doc
-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好题精练专题十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61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doc
-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好题精练专题十五世界现代史时期第63课现代国际法货币体系的发展与西方社会治理.doc
-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好题精练专题十五世界现代史时期第65课全球化的人口流动和文化的交融传承与保护.doc
-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好题精练专题十一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第4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doc
-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好题精练专题十一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第49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doc
-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好题精练专题十一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第50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doc
-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好题精练专题四明至清前中期第17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doc
-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好题精练专题五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20课两次鸦片战争与列强侵略的加剧.doc
-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好题精练专题五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21课鸦片战争后国家出路的探索.doc
-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好题精练专题五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22课甲午战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doc
-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好题精练专题五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23课辛亥革命与共和制的诞生.doc
-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好题精练专题五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24课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doc
-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好题精练专题一先秦至秦汉时期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doc
-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好题精练专题一先秦至秦汉时期第2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doc
-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好题精练专题一先秦至秦汉时期第4课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doc
-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好题精练专题一先秦至秦汉时期第5课先秦至秦汉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