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于心+防诈于行+班会+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防范于心反诈于行

一到周末假期

许多同学

便开心地拿起手机

玩游戏、刷短视频

殊不知诈骗分子可能已盯上你们!

案例一:关于明星好友

2024年2月11日,11岁女孩小雅独自拿着妈妈的手机刷短视频,添加了一个自称“某明星”的好友。

随后,对方自称“明星的律师”,称“明星”的账号隐私被泄露,需要小雅配合调查,并表示如不配合便报警将其父母拘传至公安局。

在对方的指示下,小雅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号上转账。直到妈妈发现小雅一直在房间未出来,进去找她时,才发现被骗92万余元,便报了警。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案例二

今年2月,某小学生在家玩手机时,被“某明星”添加为好友。对方声称自己是“律师”,正在对“某明星”粉丝进行调查,如不配合,将影响后期升学问题。

该学生后按照该“律师”指示,修改母亲微信支付密码,通过云闪付及银行支付方式,转账3万余元。

案例三

2月4日,一陌生人添加了9岁的小李为好友,随后通过“QQ语音”功能联系小李。

对方自称“警察”,因小李的QQ号涉嫌诈骗,现要求小李用家长的手机配合处理,且不能告诉家长,如果不配合调查,立即去家里“逮捕”她。

害怕不已的小李,在对方的指示下,将家长银行卡中的钱向对方指定的帐户转账。直到奶奶去银行取钱时,才发现小李被骗了8万余元。

案例四

常见骗术大揭秘

电话手表骗取陷阱

诈骗分子通常骗走或盗走孩子的电话卡,转卖他人,用于拨打诈骗电话。轻则手机卡会被运营商封停加入不良库;重则涉嫌帮信罪,将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不要随意外借电话手表或手机,电话卡一旦被盗或被抢,立即挂失或注销,并及时报警。

班级群收费陷阱

诈骗分子将头像和昵称更换成在校老师,以收取学杂费等理由来诱骗学生、家长,诱使学生、家长向指定用户转账。

遇此骗局,要及时与老师沟通确认,多方查证不要盲目先转账。

网络追星骗局

未成年在网络上通过一个粉丝群获得信息,称只要支付一定的金额就能购买偶像的签名照。为了支持心爱的偶像,未成年人逐步掉进了不法分子预先设下的圈套中。

游戏皮肤“大陷阱”

诈骗分子宣称免费赠送游戏装备,再通过“激活费、认证费、验证费”来骗取青少年的钱财,诱导青少年用家长手机进行转账

红包返利“杀鱼盘”

诈骗分子通过短视频软件、聊天工具等多种渠道发布红包返利虚假信息,诱导青少年入群,随后便在群内添加他们为好友,再以手续费、转账费、红包费等多种借口来进行诈骗。

“游戏防沉迷”骗钱财

以“解除游戏防沉迷限制”为由,不法分子会通过屏幕共享等手法,欺骗青少年获取其亲属微信或支付宝账号及支付密码来骗取钱财。

假明星发“假福利”

诱骗青少年加入粉丝群,以打榜等名义进一步实施诈骗,不法分子经常以加入“明星粉丝QQ群”为诱饵,声称完成任务可领取礼品或明星签名,诱导青少年进行转账。

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不轻信。遇事冷静,不要被蝇头小利所诱惑,多思考、多商量,不轻信陌生人

不泄密。不透露个人身份信息、支付密码、验证密码、金融信息严保管。

不汇款。陌生人提到转款、汇款必须核实

不刷单。不参与任何与“刷单”相关的事情。不要有“贪图便宜”“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的心理。

反诈提醒

1.不轻信任何宣传免费送游戏皮肤或游戏道具的消息,不与陌生人私下交易,不随意进行转账充值等操作

2.不轻信网络上所谓“无门槛”“高收益”的兼职广告,要求先付款后入职皆是骗局。

3.不轻信网络上随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轻易添加陌生好友,被拉入陌生群时应立即退群。

4.凡向违法犯罪分子出租、出借、出售、购买“两卡”都是违法犯罪行为,易触犯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诈骗罪等罪名。

文档评论(0)

qwere1111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音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