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简报
1.【防震减灾科普学问(记叙文1500字左右)】
防震减灾科普学问地震是一种使人类文明毁于霎时的巨大天灾.它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还不能精确?????地说出它将要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但是,经过几十年的探究,我们有方法减轻地震所形成的损失,这就是“防震减灾”.为提高广阔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把握自救互救的技能,降低震灾损失,在群众中应加强对防震减灾学问的宣扬.现将有关地震和减灾的常识引见如下:地震发生的缘由与分类:地球内部深层物质的不断运动和变化,促成地球表层,尤其是地壳的不断运动变化,从而在漫长的地质年月里,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的地带,当它承受不了巨大的应力作用时,或者岩层突然发生裂开,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地震依据成因可分为:自然?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其中自然?地震次要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裂开所形成的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约占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破坏力也最大.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火山地震一般影响范围较小,发生的也较少,约占全球地震数的7%.塌陷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例如:当地下溶洞或矿山采空区支撑不住顶部的压力时,就会塌陷引起振动.这类地震更少,大约不到全球地震数的3%,引起的破坏也较小.地震是常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其中人们能感觉到的有5万多次,能形成破坏的有千余次,而七级以上能形成巨大灾难的地震约十几次.地震的几个概念: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地球内部直接发生裂开的地方称震源.震源正对着的地面称为震中.震中到观测点的距离称震中距.震源到震中的距离称震源深度.按震源深度的不同,地震又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为60—300公里的为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公里的为深源地震.地震波:地震发生时,激发出一种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称为地震波.地震波分为纵波、横波.纵波:它向外传播时,质点振动的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全都,岩石交替遭到推(压缩)或拉(膨胀)的作用.横波:它向外传播时,质点振动的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使岩石在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上作剪切运动.纵波与横波相比,前者传播速度快,在地壳中一般为每秒五六千米,且强度小,衰减快;后者传播速度慢,在地壳中一般为每秒三四千米,且强度大、衰减慢.因而,地震时,总是纵波先到达,横波后到达,横波的振动比纵波强.震级与烈度: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它是依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地震越强,震级越大.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只要一个震级,同一个地震在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中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中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烈度除与震级和震中距有关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地下水分布和土质条件、建筑物结构及抗震性能等有关.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有感地震feltearthquake震中四周的人能够感觉到的地震.微震microearthquake1级≤震级。
2.求
一、指点思想:根据“平安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运用多种形式的宣扬训练手段,在校内内进一步开展防震减灾宣扬训练活动,有效地开展防震减灾宣扬训练,发动广阔师生共同参加防震减灾活动,全面提高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自护力量,努力构建和谐平安的校内环境。二、目的要求:通过开展形式多样防震减灾科普学问宣扬训练活动,使师生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学问,把握应对地震灾难发生时应实行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灾难形成的损失,从而提高师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力量。为防震减灾工作制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让防震减灾学问的宣扬训练进课堂、进家庭,使防震减灾科普训练真正成为一种盲目的需要和行为。三、活动支配:在2008年秋新学期开学后,集中支配一周时间,开展以“增加防震减灾意识,建设平安和谐校内”为主题的地震科普进校内宣扬活动,实行各种有效方式,大力宣扬地震科普学问,进一步加高校校防震减灾宣扬力度,仔细开展校舍抗震平安排查,组织师生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全体师生防震减灾意识,增加广阔师生应急自救自护力量。1、加强宣扬训练,提高防备意识。结合9月份新学期开学各项工作,努力发挥学校训练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加强地震科普学问训练(利用班会训练课和图文材料展现与分发、广播站结合此次汶川抗震活动阅历与教训)开展校舍抗震平安排查。2、开设地震科普学问专栏,组织同学集中观看防震减灾科普音像片;在宣扬栏等醒目位置张贴宣扬挂图,分发《地震学问百问百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三级教育试卷(含答案).doc
- 卷取机传动系统的设计计算.pdf
-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工作方案.docx
- 电工班三级教育内容.doc
-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
-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护理及康复.doc
- 酒店餐饮服务礼仪规范.docx
- 临床营养护理指南——肠内营养 (1).ppt
- 《麻醉病人的护理》PPT课件.ppt
- 胫骨平台骨折后膝关节僵硬的护理.doc
- GB/T 45498.2-2025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一卡通规范 第2部分:应用规范.pdf
- GB/T 37507-2025项目、项目群和项目组合管理项目管理指南.pdf
- 《GB/T 45498.3-2025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一卡通规范 第3部分:安全规范》.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37507-2025项目、项目群和项目组合管理项目管理指南.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20236-2025非金属材料的聚光加速户外暴露试验方法.pdf
- 《GB/T 20236-2025非金属材料的聚光加速户外暴露试验方法》.pdf
- 《GB/T 9065.2-2025液压传动连接 软管接头 第2部分:24°锥形》.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33523.600-202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区域法 第600部分:区域形貌测量方法的计量特性.pdf
- 《GB/T 33523.600-202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区域法 第600部分:区域形貌测量方法的计量特性》.pdf
- GB/T 33523.600-202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区域法 第600部分:区域形貌测量方法的计量特性.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