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通感移就比喻比拟等辞格区别.pdfVIP

试论通感移就比喻比拟等辞格区别.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试论通感与移就、比喻、比较等辞格的区别

“通感〞这种描写手法,自1962年钱钟书先生提出后,在修辞学界

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少修辞著作将其列为一种修辞格。但由于通感

常与比喻、比较、移就、拈连等辞格混用,甚至纠缠不清,有学者就

主取消通感的“格籍〞。其实,通感是文学语言的一种修辞艺术,它

是把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不同的感觉相互沟通起来进展

描绘的,即骆小所先生所说的“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性的语言

使感觉转移,把人们*个感觉到的移到另一个感官上,从而启发读者

联想,深化意境,体味韵味的修辞方式叫通感,又称移觉。〞[1]

通感有其独立的特征,与其他辞格也并非区分不开。

一、通感的特征及其类型

通感是一种感官所获得的感觉,用另一种感官上的感觉形象地描述

出来。亦即,它是把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不同的感觉相互沟通

起来进展描绘的。

例1:你的耳朵在侦察,你的眼睛在倾听,你的指挥棒上,跳动着

你的神经。〔艾青?小泽征尔?〕

诗人以耳为目,以目为耳的通感笔法,把正在演奏的指挥家小泽征

尔的神采风姿描绘得十分生动传神。

科学研究说明,人的五官所产生的感觉有一局部能在大脑叉、融合,

这是人们利用通感来描述客观现象和心感受的心理根底。也就是说,

通感的根本特征就是利用各个感官的感知相似点进展感觉挪移。

所谓“感知相似〞,就是指一种感官上的感受印象能够使人发生联

.z

-

想,唤起另一种感官上的感受印象。这种种感觉在大脑叉、融合之处

就是感知相似点,这种打通两种感觉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写出那些

难以言传的微妙感受,将那些看不着、听不见、摸不到的现象写得形

象真切,变得可见、可听、可以触摸。同时,由于通感从一种感觉到

另一种感觉跳跃,是打破常规的写法,可使语言具有新奇美,常使读

者耳目一新,在变换感受角度的想像与回味之中获得崭新的审美愉悦。

通感的修辞艺术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文学作品中,它的表现形式是

多种多样的,其中最常见的有以下六种形式:

1.由嗅觉移到听觉

例2:微风过处,送来了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

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清香〞是嗅觉感受,歌声是听觉感受,将“清香〞比作“歌声〞,

就实现了嗅觉向听觉的转移。作者巧妙地抓住了“清香〞与“歌声〞

这两种感觉印象的相似点:香气是“微风〞送来的,又是“缕缕〞的,

具有断续和细微的特点;歌声是在“远处〞传来,又出自“高楼〞听

来不会真切,也具有断续和细微的特点。有了这种相似之处,这两种

不同感官上的感觉就在人的大脑中融在一起,使读者能够用倾听“渺

茫的歌声〞的审美感受来欣赏荷花的“缕缕香气〞。因而,又是通感

和明喻的结合。

2.由视觉移到听觉

例3:这些小钟儿状的花朵,一簇簇迎风摇曳使人像听到了回春的

铃铃铃的钟声似的。〔奏牧?花城?〕

.z

-

例4: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白羽?长江

三峡?〕

把视觉上的“花朵〞“草坂〞与听觉上的音乐或声音沟通起来,把

事物的无声姿态描摹成好似有声音,用这种通感手法来唤起读者丰富

的联想。同时,又是通感和比较的结合。

3.由听觉移到味觉

例5:这是妈妈的歌声,妈妈的歌声多么甜蜜呀!

这里由听觉感觉到的“歌声〞移到味觉感到的“甜蜜〞。

4.由视觉移到味觉

例6:一个玩皮的笑,可真耐人咀嚼,许多天过去了,我还未解清

味道,让它像颗冰糖,慢慢地溶化在心上,可同甜丝的泉水,悄悄在

岩层下流逝。〔穆仁?淘气的笑?〕

作者运用通感手法把视觉与味觉沟涌起来,巧妙地表达了一个初恋

者的感情的潜流。

5.由听觉移到视觉

例7:划然变轩昂,勇士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无地阔远随飞扬。

〔愈?听颖师弹琴?〕

例8:风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

碧桃千树花。〔郎士元?听邻家吹笙?〕

例9

文档评论(0)

151****12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