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五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
答案解析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
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
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高尔基指出:“文学的第三要素是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
一般的相互关系。”情节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
个部分不能分为四个等份,发展是重场戏,高潮是次重场戏,开端和结局又次。
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节奏,才能有美的价值,这是作家们所共同遵守的创
作原则。正如福斯特所说:“美感是小说家无心以求却必须臻及的东西。”结构是大
于情节的,叙述性文学的结构包括情节与非情节两个因素,它们一道构成了叙述
性文学的节奏,决定着故事的向前发展和发展的速度。我们可以将中国古典小说
的情节分为对话型(包括旁白,心理活动)、行动型、抒情型、叙述型,非情节分
为静态型(环境描写,肖像描写)、评论型(有诗为证,有诗赞曰)等。
对话型,即依靠人物间的对话推进情节的发展,一般是依据人物言语节奏的快慢
来区分的。比如诸葛亮舌战群儒,虽无刀光剑影,却也有弓张弩发之势。旁白与
心理描写,则可说是对话的补充形式。中国古典小说的心理描写受戏曲的旁白影
响较深。蒋干盗书,周瑜故作不知,故意旁白数语,用笔简练,既强调了情节的
发展,又丰富了人物的性格。而行动型的情节因素往往是把动作行为和言语的描
写掺杂在一起。
抒情型的情节因素既不是指景物的描写,也不是指借助万物抒发壮志,而是指作
品中抒情气息浓厚的场面穿插。它们是情节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对调节情节、
加强人物间的联系、丰富复杂的人物性格,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赤壁之战中的
抒情场面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有着独到之处,群英会周瑜醉里舞剑,高歌:“丈夫处
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孔明草船借
箭,性命系于一旦,却拉着鲁肃谈笑,只顾饮酒取乐。凡此种种,它们把情节拉
长了,同时又把情节丰富了;既使情节舒缓了,同时又使情节更有韵味了。
叙述型的情节因素是情节发展的最基本模式,也是赤壁之战发展的最基本模式。
再来看非情节因素。中国古典小说,人物肖像的描写一般是漫画性勾勒,通常是
用画脸谱的方法以突出人物性格;环境的描写没有大段的景物描写,却长于抒情,
对环境作简洁的交代。评论型是用前人的诗词,或作者假托一人,大都用韵文的
形式。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描写的成功,就在于情节内部的节奏严谨和非情节因素对
内部节奏的补充,所有这些造就了赤壁之战独特的节奏。
(摘编自张强《论〈三国演义〉赤壁之战的叙事节奏》)
材料二:
如果叙事人在叙述历史人事时有意变换叙事时间和历史时间之间的比例尺度,那
么叙述就会出现疏密张弛,呈现出某种带有规律性的叙事节奏。明清时的演义评
点家们则常爱用急与缓、浓与淡等方面的对比效应来形容演义小说的叙事节奏。
如毛宗岗即借用绘画色彩的浓淡来作譬喻:“《三国》一书,有近山浓抹,远树轻
描之妙。”(《读三国志法》)可以说,绝大多数演义小说的叙事节奏基本上都是由
轻描淡写的概述和浓墨重彩的场景反复交替构成的。
与概述相对,场景在演义中一般多用于一些能见出作者叙事旨趣的戏剧性情节关
目,但是就现存演义对“热闹处”敷演的效果来看,却多半令人生厌。其所以如此,
盖因叙事者为了突出其心目中的英雄,或为了以戏剧性取悦读者,过于频繁地描
写了一个又一个的战争场面,诸如攻城劫寨、出奇设伏、争锋厮杀、布阵斗法等,
但都大同小异。所以毛宗岗说:“每见他书所记劫寨之事,不过‘杀入寨中,并无一
人,情知中计,望后便走’等语耳。层层叠叠,数见不鲜。”(《三国演义》第九十
三回总评)
因此,高明一点的作家就比较注意省俭笔墨,将之留供一些重要场合使用。如《三
国演义》所写大小战争约有四百场,但真正浓墨重彩、肆笔渲染的却只有官渡、
赤壁、彝陵等几个大战役和一些相对次要的战役,于是全书便显得跌宕起伏、节
奏分明。当然,如果叙事人仅将浓墨重彩涂染在一些重要的战争场面之上,而不
追求内容、节奏的变换,那么这样的节奏有时也仍然会让人觉得单调和腻烦。所
以,精明的叙事人在龙争虎斗、雷轰电激的战争场景之间又别出心裁地穿插了一
些花明草媚、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