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木结构建筑之比较.pdf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中西方木构造建筑之比较

摘要:中国古代木构造形成的原因包括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有较强的抗震

能力、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搬迁和与夯土技术的接合等。本文对中国古代木

构造建筑的特点作了简要阐述,并且从中国古典思想上分析了木构造形成的深层

原因。古代西方木构造在居住建筑上一直有着广泛的应用,与砖石构造建筑并行

开展。由于砖石构造的教堂等公共建筑一直是西方建筑的主流,因此与砖石构造

建筑相比,木构造建筑一直处于次席的位置。最后比照中西方古建筑选材,得出

结论,不同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念,由此产生不同的建筑态度、

不同的对技术方案选择的标准。

关键词:中国木构造建筑西方木构造建筑砖石材料框架构造人本思想

一、中国木构造建筑的形成

对中国建筑文化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建筑文化像中国

那样热衷于土木构造,从史前穴居、巢居到清代的大木作、小木作,中国的建筑

文化一直以土木及其构造技术为主旋律,从未大力开展砖石建筑,致使砖石建筑

始终处在支流地位。木建筑如此长期、广泛地被作为一种主流建筑类型加以使用,

必然有其内在优势。这些优势大致是:

1、取材方便

在古代,我国分布着大面积的森林,包括黄河流域也是林木森郁的地区。因

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致用是我国一个优良的传统。在古代中国大局部地区,

森林面积很广,木料比砖石更容易获取,可迅速而经济地解决材料的供应问题,

加之木材易于加工,利用石器即可以完成砍伐、开料、平整、作榫卯等工序。随

.z.

-

着青铜工具以及后来的铁质斧、斤、锯、凿、钻、刨等工具的使用,木构造的技

术水平得到迅速提高,并由此形成我国独特的、成熟的建筑技术和艺术体系。

2、适应性强

木架建筑是由柱、梁、檩、枋等构件形成框架来承受屋面、楼面的荷载以及

风力、地震力的,墙并不承重,支起围蔽、分隔和稳定柱子的作业,因此民间有

墙倒屋不倒〞之谚。房屋内部可较自由地分隔空间,门窗也可以任意开设。无

论抬梁式或穿斗式木构件的房屋,只要在房屋高度、墙壁与屋面的材料和厚薄、

窗的位置和大小等方面加以变化,就能广泛的适应各地区寒暖不同的气候。使用

的灵活性大,适应性强,无论是水乡、山区、寒带、热带,都能满足使用要求。

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

木构架的组成采用榫卯结合,木材本身具有的柔性加上榫卯节点有一定程度

的可活动性,而构架的构造所用斗栱和榫卯又都有假设干伸缩余地,因此在一定

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使整个木架构在消减地震力的破

坏方面具备很大的潜力。

4、施工速度快

木材加工远比石料快,加上唐宋之后使用了类似今天的建筑模数制的方法,

各种木构件的样式也已定型化,因此可对各种木构件同时加工,制成后再组合拼

装。所以欧洲古代一些教堂往往要花上百余年才能建成,而明成祖兴建北京宫殿

和十王府等大规模建筑群,从备料到竣工只有几十年。故虽然木材极易失火和损

坏,但依然流传至广。

5、便于修缮、搬迁

.z.

-

榫卯节点有可卸性,替换*种构件或整座房屋拆卸搬迁,都比较容易做到。

历史上也有宫殿、庙宇拆迁异地重建的例子,如山西永济县永乐宫,是一座有代

表性的元代道观,整组建筑群已于20世纪50年代被拆卸迁移至芮城县境内。

6、夯土技术的结合

中国很早就掌握了夯土技术,利用黄土地区取之不尽的土材做夯土台基、夯

土墙。夯土台基既防止了地下水经毛细作用蒸发到地表,又使木构免受雨水浸害,

有效地保证了土和木的耐久性能,抑制了土和木的重大缺陷,因此在很长时期里

阻碍了石材和砖的大量应用。

二、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根本特点

1、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构造

木构造体系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构造上最重图要的一个特征。中国古代建

筑主要是木构架构造,即以立柱和纵横梁枋

文档评论(0)

130****6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