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水调歌头》,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轨迹。
2.感受词人澄明豁达、乐观旷达的情怀美。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水调歌头》的音乐)
一、导入新课
清朝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出,余词尽废。”《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吟诵有深意,听曲有意境,它的美,在于语言,在于情怀,在于思想,它美成了诗歌中一道动人的风景。今天,我们就运用学习前两首古诗的方法来学习北宋著名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探寻它美丽的神韵。
复习总结学习前面两首诗《行路难(其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方法:
用语感读诗情美
抓字词品诗心美
借背景悟诗魂美
设计意图:
以胡仔对《水调歌头》的评价,激发学生对本首词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回顾本课学过的学习古诗词的方法,提醒大家学以致用。
二、用语感读诗情美
苏轼曾说:“三分诗,七分读。”学习诗词,必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1.教师示范吟诵。
2.学生点评,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练习诵读。
指导细节:每句语义变化时,情感转接处要停顿,问号处要有延长性停顿,句号处要有大停顿。朗读时,情感充沛,抑扬顿挫。
3.扣词再读,梳理词人情感变化轨迹。
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起伏多次变化:
(赏月问月)苦闷—矛盾—(对月悟月)豁达—祝愿。
设计意图:
诗词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范读、自由读、带任务读等多种途径中整体感知诗情美,把握感情基调,落实语感的培养。
三、抓字词品诗心美
1.学习小序。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词前小序的作用:交代创作此词的背景和目的。
2.细读体会,通过字词寻找打动人心的美点。
(1)教师举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的“问”字显示出苏轼把青天和明月当作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的豪迈性格美和不凡气魄美,流露了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2)学生自读寻美。
预设:情感之美,意味浓浓;想象之美,琼楼玉宇;写景之美,情境真切;变化之美,明月婵娟;哲理之美,人有悲欢。
(3)学生交流,教师指导品读细节。
上片:写中秋赏月,因月引发出对天上仙境的奇想。
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体会“不知”二字承前设疑所引起的思考。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是词人的想象,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然而真要飘然而去,词人又有些犹豫了,“高处不胜寒”,作者的遐想愈来愈缥缈。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世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的清影为伴。飞天探月,出尘之思,最终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下片:写对月悟月,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
例:“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紧承上片最后两句,写月光的移动和月下的不眠之人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不应”“长”进一步衬托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同时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不幸离人的同情。词人是旷达的,便自然转以明月感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古难全”,苏轼心中的忧郁、纠结此时得到了疏解。
3.进一步体会作者的行文思路。
这首词以“月”为线,抒写了对宇宙的思考、对人生的思考、对亲人的思念、对人们的祝愿。词人的心情由忧郁、惆怅渐渐走向乐观、旷达。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是在前面梳理词人情感变化轨迹的基础上,通过“找美点”深入词句内在,细品用词之妙,培养学生自读诗歌的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四、借背景悟诗魂美
1.阅读背景资料。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遭受“文字狱”的诗人,他因“乌台诗案”而入狱。此案发生在宋神宗元丰:二年。当时正值当权者推行变法之际,苏轼看到了变法对百姓的不利影响,极力反对变法。于是当权者指使御史台的官吏对苏轼写的诗断章取义、曲解附会,指控苏轼写诗文毁谤朝政,目的是置他于死地。苏轼蒙受不白之冤,被投人御史台的监狱。几经生死,终于获释出狱。后被贬到黄州。
2.依据自己对苏轼的了解,思考交流:你心中的苏轼是怎样的-一个人。
3.学完本首词,再读清朝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的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说说评价如此之高的原因。
预设:一方面,因为它把写景、说理、抒情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另一方面,此词写出了政治上失意的苏轼所具有的那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旷“达豪放的情怀。
苏轼一生经历曲曲折折:遭受排挤时“失意却充满希望”,获罪被贬时“无奈凄苦”,再到最后的“旷达释然”。千年之后,我们抬头望间,依然能感受到他淡然旷达、澄明豁达的超脱的人生境界。
设计意图:
适时拓展背景资料,由读诗文到读人,启发学生关于人生的思考,进而感受词人坎坷一生所拥有的澄明豁达、乐观旷达的情怀。
五、布置作业
推荐读苏东坡写月的诗词或荐读《苏东坡传》。
附:板书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七年级下册期中冲刺卷(二)(解析版).docx
-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地理(湘教版)试题(解析版).docx
- 《让友谊之树常青》优质课件.pptx
-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预习导学.ppt
- 专题19文明与家园(第01期)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 专题02 光现象(讲义)(解析版).docx
- 精品解析:湖北省天门市华斯达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 专题19文明与家园(第01期)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 《第08讲 真菌》暑假精品课(解析版).docx
最近下载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体育教案(全册详案版).pdf VIP
- EZVIZ萤石智能锁 执手系列-DL20系列CS-DL20VS-BrB1NE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民航安全检查实务高职全套教学课件.pptx
- 2025届新高考生物热点冲刺复习基因的表达与调控.pptx VIP
- 2025年人教版英语中考复习不定代词either,neither,both,each和every的用法课件.pptx VIP
- 《宋代山水画鉴赏》课件.ppt VIP
- 《宴席设计实务》课业设计 课程设计 教案.pdf VIP
- GB_T37755-2019智能变电站光纤回路建模及编码技术规范.docx VIP
- 2025新疆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所属公司招聘7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安徽省网络和数据安全职业技能大赛(数据安全管理员)备赛试题库(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