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血脂管理新理念:危险分层、目标导向、联合用药.pdf

04 |血脂管理新理念:危险分层、目标导向、联合用药.pdf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标题血脂管理新理念危险分层目标导向联合用药正文内容概述本文讨论了血脂管理的新理念危险分层目标导向和联合用药风险分层《临床医学前沿报告》提出了新的血脂管理理念危险分层这一概念强调通过识别血脂中的有害成分,将高风险群体分为危险层,并针对不同层别的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药物干预目标导向根据中国最新的血脂管理指南,该指南建议检测7个指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及载脂蛋白a此外,还增

04|血脂管理新理念:危险分层、目标导向、联合用

我是薄世宁。欢迎来到《临床医学前沿报告》。

今天,咱们来聊一聊血脂管理的新进展。

2023年3月,中国最新版的血脂管理指南发布,这版新指南,距离上

一版,整整隔了7年。咱们今天的报告,就以这份新指南为基础。

我还专门邀请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的白瑾副主任医师,我们

一起为你解读血脂管理的新理念。

我把血脂管理的理念总结为三个关键词:危险分层、目标导向、联合用

药。咱们一个个说。

理念一:危险分层

根据已有的数据,我国35岁以上人群中,高血脂患病率达到了34.7%。

血脂异常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既然要聊血脂管理,咱们

就首先了解一下血脂指标。

新指南推荐检测7个指标,分别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以及载脂

蛋白(a),后三个是今年新增加的。

听起来这些指标的名字有点拗口,没关系。今天的报告,你只需要记住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被称为坏胆固醇。这

词儿太长了,在今天的报告里,我把叫它叫做低密。咱们平时说降脂降

脂,多数时候说的就是降这个指标,因为经过临床验证,低密的水平跟

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最相关。

对这个指标,大多数人可能会觉得:只要自己的化验单上,检测的数值

在正常范围内,那就没问题了。

你要这么想就错了,这是血脂管理中最常见的思维误区。

咱们有句话,彼之蜜糖汝之砒霜。同样的低密水平,对某些人合适,对

其他人或许就有害。医生通常会根据一个人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不

同,对低密要求达到的数值也不同,这就是危险分层。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的低密数值是3.4mmol/L,这个值在报告单显

示是正常值。可这得加个限定条件,对没有任何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

低密不超3.4mmol/L就行。

但是,如果某个人具有患心血管病的风险,比如他现在有高血压,又有

肥胖,那低密3.4,就不合适了,指南建议把低密的数值控制在2.6

mmol/L以下。

如果一个人已经有了心血管病,那就属于极高危或者超高危人群。超高

危比极高危更危险。具体怎么区分呢?

新指南指出,一个已经有了心血管病的人,如果最近发生过2次以上,

严重的心血管病事件,比如心肌梗死、卒中,他就属于超高危人群。

或者,发生过1次严重心血管病事件,但这个人还同时合并了至少两项

高风险因素,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等,这类人群也属于超高危人

群。

这部分人群,应该把低密水平降低到1.4mmol/L以下。同时,患者的

低密数值也得比治疗前下降一半以上,才能算达标。

除此之外的患者就属于极高危人群。他们得把低密数据控制在1.8

mmol/L以下,而且用药之后,患者的低密数值必须比治疗前下降一半

以上。

这段有点绕,没关系。

你只需要知道,风险评估是血脂干预的基础。具体低密应该控制到什么

水平,要根据危险程度进行分层。

具体的分层,你交给医生就行了。

理念二:目标导向

了解了低密的理想数值,接下来。我们就很容易理解第二个理念了:目

标导向。

什么意思?

很多人,尤其是得了心脑血管病的人,或者已经发生过心肌梗死、放过

支架的病人,出院后,医生给开了降脂药,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吃药

一定要复查。

前半句一定要吃药他肯定听进去了。都生病了,肯定不敢擅自停药。但

是后半句,一定要复查,忘了。在很多人观念里,吃上药就安全了,吃

药更像个流程、像个仪式。

这是关于血脂管理的第二个误区。

在这我要敲黑板了,吃药不是目的,达标才是关键。只有把低密控制在

规定的目标,才能真正达到保护血管,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

但是,刚才我也说了,不同的人,危险不同,达到的目标不同。而且一

个人的健康状态也在不停地发生变化,所以,定期复查绝对不仅仅是走

个流程那么简单,它更是一个患者随时和医生拉齐共识的过程,这就是

目标导向。

讲到这,你该问了。刚才薄医生说的都是对病人而言的,病人要定期检

测血脂,看看有没有达标,我知道了。那对没有心血管病的人,检查血

脂应该什么频率呢?

好,新指南也给了答案。

40岁以下,每2到5年测一次血脂,而旧指南是5年测一次就行。

4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每年至少应进行1次血脂检测。而且小朋友也不

能忽视血脂问题,血脂检测应纳入小学、初中和高中体检的常规项目。

所以,血脂管理是个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可不是生了病以后才需要注意,

而且,吃药的目的是达标,这点非常关键。

理念三:联合用药

好,接下来咱们谈谈具体怎么用药,怎么达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3****97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物业管理师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23日上传了物业管理师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