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地区高三三模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docxVIP

河南省部分地区高三三模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阅读

河南省郑州市2024届高中毕业年级第三次质量预测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却入泗口[注]

李绅

洪河一派清淮接,堤草芦花万里秋。

烟树寂寥分楚泽,海云明灭满扬州。

望深江汉连天远,思起乡闾满眼愁。

惆怅路岐真此处,夕阳西没水东流。

[注]却入:乍人。泗口,泗水入淮处,故址在今江苏淮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诗人乍入泗口看到的两水交汇的景象,一个“清”字奠定了作品萧瑟、冷清的基调。

B.诗歌用“万里秋”“分楚泽”“满扬州”“连天远”等描写秋景,营造出开阔辽远的意境。

C.堤草芦花、寂寥烟树、明灭海云、连天江汉都是诗人情感的外在呈现,一切景语皆情语。

D.尾句写夕阳西沉、河水东去,以景结情,既进一步烘托了诗人情感,也给读者以想象空间。

1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5.A16.①思乡之情。诗人客行于异乡,对家乡的思念使他满眼生愁。②对前途的茫然。诗人行舟由泗入淮,感到置身于歧路,产生了人生无处归依的惆怅。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一个‘清’字奠定了作品萧瑟、冷清的基调”理解错误,这里“清”意为清澈,诗中“清淮”指清澈的淮河水。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望深江汉连天远”是指诗人眺望深远的江汉两岸似乎连绵到天边,从这里能够感受到诗人客行于异乡,“思起乡闾满眼愁”,承接上句,说明诗人看着眼前的景色,不禁思念故乡的门闾,愁思满眼。

根据题目“却入泗口”可知这首诗是诗人行舟由泗入淮,“惆怅路岐真此处”写出了诗人感慨万千,“路岐”表达了舟行至此诗人感到置身于歧路,“惆怅”写出了诗人产生的人生无处归依的惆怅之情。

河南省商丘市部分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三)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夜作

李昌符①

数亩池塘近杜陵,秋天寂寞夜云凝。

芙蓉叶上三更雨,蟋蟀声中一点灯。

迹避险巇翻失路,心归闲淡不因僧。

既逢上国②陈诗日,长守林泉亦未能。

[注]①李昌符:晚唐诗人,仕途坎坷。②上国:京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照应了题目“秋夜”,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引出了后面的内容。

B.从芙蓉叶上传来的萧萧雨声,作者知道这秋夜之雨下了足有三个时辰。

C.第五句隐约透露出作者的境遇:因为躲避某种危险而迷失了前进的道路。

D.本诗通过清淡的语言和朴素的描写,以景引情,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感慨。

16.怎样理解诗人所说的“心归闲淡”?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作答。

【答案】15.B16.①诗人“心归闲淡”,是说自己内心闲适自在,不再有过多的思虑。②诗人“心归闲淡”,是躲避危险而迷失前进之路的无奈之举,并未像僧人一样超越世俗。③诗人内心深处其实并不闲淡,他希望在京城呈献诗文,寻机会出仕为官。诗的尾联直接点明了他的不甘沉沦之心。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B.“这秋夜之雨下了足有三个时辰”错误。诗中“三更雨”指三更时分的雨。“三更”指时间点,不是指时间长度。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

理解诗人所说的“心归闲淡”,要由浅到深,从字面内容开始,即“诗人‘心归闲淡’,是说自己内心闲适自在,不再有过多的思虑”;

再结合前后内容,深入分析其情感。其中先说“迹避险巇翻失路”,后有“不因僧”,据此可知“心归闲淡”的前因后果;

而“逢上国陈诗”,则表明诗人不甘守林泉,透露出诗人内心真实的想法。

河南省巅峰计划五育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南朝

刘筠

华林酒满劝长星①,青漆楼②高未称情。

麝壁灯回偏照昼,雀航③破涨欲浮城。

钟声但恐严妆晚,衣带那知敌国轻。

千古风流佳丽地,尽供哀思与兰成④。

[注]①劝长星:为王朝的命运而祝祷。典出《世说新语·雅量》,东晋太元末,晋孝武帝于华林园中饮酒,“举杯属星云:‘长星,劝尔一杯酒。自古何时有万岁天子!’”。②青漆楼:《南齐书·东昏侯纪》载,齐武帝所建兴光楼,颇高大华丽,以青漆涂饰、世谓之“青楼”。③雀航:即朱雀浮桥,在建康朱雀门外秦淮河上,以船舶连接而成。④兰成: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诗人庾信的小字,其曾作《哀江南赋》。这里以兰成代指后代的骚人墨客。

15.下列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东晋之事概括南朝败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