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生物行业中药板块23年年报及24Q1季报总结:滞涨标的有望迎拐点,关注国企改革标的.pptx

医药生物行业中药板块23年年报及24Q1季报总结:滞涨标的有望迎拐点,关注国企改革标的.pptx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行情回顾:;71家中药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3631.8亿元,同比增长6.1%,共实现归母净利润336.6亿元,同比增长45.8%。

24Q1单季度看,在23年高基数影响下,实现营收986.3亿元,同比下滑1%,实现归母净利润125.6亿元,同比下滑4%。;中药板块诸多公司24Q1业绩表现亮眼,如东阿阿胶、佐力药业、盘龙药业、片仔癀和济川药业等。

同时在23年新冠放开叠加医药反腐的特殊背景下,也有部分公司出现短期承压。24年消化以上短期扰动因素后,部分公司的业绩有望在2024Q2-3迎来拐点。

图表:中药板块重点上市公司经营数据比较;我们选择以东阿阿胶、健民集团、同仁堂等为代表的22家品牌中药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2489.4亿元,同比增长10.5%,共实现归母净利润262.8亿元,同比增长20.8%。

24Q1单季度看,品牌中药OTC公司实现营收712.8亿元,同比增长5%,实现归母净利润101.2亿元,同比增长10%。;图表:20-24Q1品牌中药OTC板块盈利能力;品牌OTC中药受益于疫后保健需求恢复并增强,同时OTC中药品牌力较强,打造品牌护城河强者恒强。品牌OTC中药受医保和集采降价影响较小,量价齐升逻辑清晰。根据PDB数据库统计,2023年样本零售药店中成药实现收入1181.21亿元,同比增长11.89%。

样本零售药店中成药销售排名前三分别为内科用药、骨伤科用药和耳鼻喉科用药。;我们选择以以岭药业、康缘药业、方盛制药等为代表的7家创新中药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357.9亿元,同比下降3.4%,共实现归母净利润40.8亿元,同比增长12.8%。

24Q1单季度看,创新中药公司实现营收90.1亿元,同比下降17%,实现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下降48%。23年Q1收入和利润高基数主要原因为中药流感和感冒大单品为疫情受益品种,放开后第一季度实现高速增长。24Q1基数压力下业绩承压

。反腐影响下,短期情绪面影响较大。

图表:21Q1-24Q1中药创新药板块收入情况(亿元) 图表:21Q1-24Q1品牌中药OTC板块归母净利润情况(亿元);图表:20-24Q1中药创新药板块盈利能力;根据《2023年度药品审评报告》,2023年共有9个中药新药获批上市,包括4个1.1类创新药,1个1.2类创新药,1个2.1类中药改良型新药,3个古代经典名方3.1类。从治疗领域上看,消??系统疾病用药有3款,儿科用药有2款,呼吸系统疾病用药、神经系统疾病用药、皮肤科用药、五官科用药各有1款。

2024年一季度,共有5款中药新药获批上市,包括3个1.1类中药创新药,2个3.1类新药。从治疗领域看,呼吸系统疾病用药有两款,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五官科用药各一款。;2行业回顾:;“十四五”规划重磅落地。202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发展目标为到2025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和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图表:中药部分支持政策;成都中药材价格指数从2014年140提升至2024年的256,近年仍保持上涨趋势。近十年安国药市天然牛黄价格由十几万元提升至140万元/千克。

我们认为药品原材料持续上涨将带动下游产品提价,品牌中药有望量价齐升。;图表:部分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拟中选一览表;自2018年基药目录调整已过5年,新版基药目录有望出台。在医疗反腐政策背景下,企业规避带金销售,压缩营销成本,进基药需求愈发迫切。986政策执行利好基药大品种释放销量弹性,中成药扩容成为此次基药目录调整主基调。

回顾2018版基药目录调整趋势:

中成药是18版基药目录调整的重点方向。2018版基药目录调入中成药品种调入67个中成药品种(调出明目蒺藜丸和小儿化毒散(胶囊)2个中成药品种),相较于2012年的203种增加了32.02%,覆盖更多中医临床症候,新增品种主要围绕内科用药、儿童用药与外科用药三个方向。

独家品种调整更多,放量增速更快。根据wind医药库样本医院销售数据分析:2018-2022新入选独家品种的的复合增长率快于非独家品种,二者复合增长率分别为42.4%和31.3%。

图表:新进2018版基药目录中药品种弹性;中成药仍为基药目录调整的重中之重。后疫情时代,重点关注临床中使用稳定、已经进入医保目录尚未进入基药目录的名品中成药;近年获批上市的中药创新药;进入集采尚未进入基药目录的中成药;过往基药目录中不足的品种。

儿科用中成药仍为基药目录调整的重点方向。2018版基药目录中成药部分虽新增“儿科用药”章节,但仍然较少。2021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儿童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535600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1010423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