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词与动词的比较分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介词与动词的比较分析

介词与动词的比较分析

摘要:介词、动词区分的主要障碍在于介、动兼类词的存在。本文从语义和句法两个层面,对与介词、动词区分有关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其中,总结出可应用于介词、动词区分的判定方法以及在不同的句法结构中,介、动兼类词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并使其在相关语料中得以证明。

关键词:介、动兼类词介词、动词区分语义层面句法层面

一、介词、动词区分的障碍――介、动兼类词

介词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介词与动词的关系上。现代汉语中有这样一些词,如“比、向、到、在、给”等,同时具有动词和介词双重语类身份,即作为动词时,具有[-N,+V]的特性;作为介词时,具有[-N,-V]的特性。这种介、动兼类词的存在,成为介、动区分的主要障碍。本文通过对“比、向、到”,这3个介、动兼类词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介、动兼类词的特点及意义。首先,来看它们作为动词的证据。

(1)我们比身高。

(2)同学们冲向山顶。

(3)我到哈尔滨了。

在上述3个例句中,“比、向、到”分别描述了明确的动作行为对象,涉及行为的状态为动态,所以它们明显具有动词身份。下面来看它们作为介词的证据。

(4)我比他矮了许多。

(5)同学们向山顶冲去。

(6)我到哈尔滨去。

在上述3个例句中,“比、向、到”发生语义转变,淡化了三者在充当动词身份时所具有的语义特点。从语义上讲,三者并没有涉及所属对象的动作行为,而是以介引的方式,表达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论元,使此论元受到相应动作行为的指涉,而“比、向、到”作为介引的载体,在句中往往要置于被指涉论元和动词之前,符合现代汉语句式特征的要求。

介、动兼类词兼具介词与动词双重身份,这类词的出现源于汉语中的介词多数是由动词演化而来的,介、动兼类词的一个鲜明的特点是具有双重句法结构,即在不同的句法位置中充当不同的句法角色。一是介、动兼类词充当介词角色,并与其后动词形成中补结构;二是介、动兼类词充当动词角色,并与其后的动词构成连动叙述。介、动兼类词现象的出现,使介词与动词的语类界限难以确定,因此,为了进一步明确现代汉语中词类归属的范围,笔者从语义和句法双重层面进行分析,可以使介、动区分界限更加明显。

在介、动兼类词的分析中,除了词汇的义项成分可以作为介词、动词区分的考量因素,词汇本身具有的语法意义,也对词汇的类型归属产生影响。通过在语法意义下,对词汇所具有的表述功能的分析,可以进一步确定介、动兼类词的词类归属情况。若词汇发挥表述动作行为这一语法功能时,则界定为动词;若词汇充当介引成分的角色,即介引与行为动作相关的参与对象时,则界定为介词。

(11)他一直跟我走了很长一段路。

(12)每次打电话,他都要跟我要钱。

例(11)中“跟”表达出了极强的行为动作这一义项内容,从语法表述功能上讲,其表现出“走”这一动作所发出的表示伴随的状态,所以,将其界定为动词;例(12)中“跟”所表现出的动作行为义不够鲜明,与例(11)中的“跟”相比较,没有充分表现出动作行为的可持续性。从结构成分上看,其充当介宾组合中引介动作行为参与者“我”这一对象的角色,因此将例(12)中的“跟”界定为介词。

(四)中心语义测试法

对介、动兼类词的划分,往往要坚持句本位的思想。要将介、动兼类词置于句中,从整体的句义内容出发,来考量介、动兼类词所表述的义项内容。对于整个句义内容体系来说,往往句义所传达的信息要通过核心语义成分加以说明,我们将此核心语义成分称为句子的中心语义。既然中心语义作整个句义体系的核心成分,那么必然对句中充当结构组合成分的介、动兼类词产生影响。由此推论,若中心语义由某一动作行为状态充当句子的表述功能,则句中的介、动兼类词为动词;若中心语义作为一种表原因、方式或说明的附加方式,则句中的介、动兼类词为介词。

(13)她因美貌而博得大家的赞美。

(14)塑料棒因反复弯曲而被折断。

例(13)的中心语义“美貌”作为一种“博得大家赞美”的方式或手段,由“因”加以介引,指涉出“赞美”的对象是“美貌”,此句中“因”为介词。例(14)中的中心语义“反复弯曲”作为一种持续性的行为动作,造成“塑料棒”“被折断”的结果,“因”在句义内容体系中,充当动词的角色。

中心语义成分往往出现在介、动兼类词的后面,并与介、动兼类词相临近。在复合句式中,中心语义内容的完整程度,对介、动兼类词的划分也会产生影响。通过中心语义内容完整性的比较,若中心语义的完整程度较高,即中心语义内容中包含完整的谓语语义成分,则可将此句中的介、动兼类词界定为动词;若中心语义内容存在残缺现象,不能表述完整的中心语义,需要复合句式中的其它中心语义成分加以补充说明,则可将此句中的介、动兼类词界定为介词。

(15)大家不要为我担心,用

文档评论(0)

158****18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