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论述文阅读:访谈(教考结合).docx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论述文阅读:访谈(教考结合).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文体知识必备

1.访谈的概念

访谈是就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访谈可以是对新闻人物或时尚人物的报道,可以是对某一新闻事件或者历史事件的采访和记录,也可以是对正在发生的或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某种社会问题的访谈。而在这几种类型中,最常见、报道得最多的是人物专访。访谈属于更广义的新闻,但又不同于新闻文体

2.访谈的基本特征

(1)针对性。由于访谈主要是通过对一定的对象、一定的事件或一定的问题,在现实的情境中提问的,因此它的针对性是十分明确的。

(2)专题性。对要访谈的问题需要经过高度的提炼,突出某一方面的问题,集中在某一个点上,不能求大求全,否则会影响问题的深入,体现不了新闻的价值。专访的问题多半是带有现实意义的,突出了一定的主题思想内容。

(3)典型性。访问的对象、设定的问题、谈论的事件有一定的典型性,也就是说访谈的内容具有代表性。它应该是在一定的起点或一定的高度上,对可以成为“话题”的、新鲜的事实的报道,对大众普遍关心的、能引起共鸣的问题进行的专访。

3.访谈的要求

(1)主题:深刻,有针对性、时效性、典型性。

(2)结构:开头、主体、结尾。

a.开头:吸引对方,引起对方兴趣,积极进入主题。

b.主体: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材料、新亮点,准确判断它们所蕴含的价值。

c.结尾:适当总结,表示对访谈对象的感谢。

(3)语言:平实,口语化,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4)态度:抱着尊重、理解、学习的态度与访谈对象交谈。

(5)再现访谈对象的话语特点,体现现场感。如《焦点访谈》等。

(6)提问者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有物。

4.访谈的提问技巧

(1)一般提问方法,要么直接问,要么旁敲侧击。可以细分为:

a.趣问: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话题或提问方式发问,以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

b.直问:不拐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

c.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

d.旁问:有意岔开,先说点别的事情,以此来制造轻松的气氛。

(2)访谈对象的回答有时会出现一些新情况,访谈者要及时抓住新情况,调节控制好访谈过程,使访谈顺利、深入地进行下去。

a.追问: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使访谈对象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予以回答。

b.延伸: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可以拓宽范围,避免片面性。

c.对比:在访谈对象就某一个现象在回答不同问题时的陈述不尽相同时,访问者进行对比提问。也可以引入一些其他人对同一问题的观点进行对比提问。

5.访谈的形式

访谈的目的性非常强:就某一特定人、事、问题进行交谈。访谈的对象有很强的限定:专家或知情者。通常以答记者问、访谈录、对话录等形式出现。最主要的形式是访谈者向访谈对象提出问题。因此,访谈问题的设计体现以下特点:

a.一组问题围绕访谈主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主题要体现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b.每个问题明确单一。要始终围绕访问者(提问者)的思路(话题意识)。访问者提出的一些关键问题要尽力引导访谈对象回答,争取让访谈对象把问题讲透。

c.不同问题采用不同语调和句式,所用语句是平实的、口语化的。要拉近与被访者的心理距离,从某个典型细节谈起。

d.访问者在总结时,要注意:有观点,有事实依据,语言通顺。

e.访谈的题材通常都是名人、大事,与当前整个社会或某些阶层息息相关,因此会产生较大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将该访谈放到当时社会的大背景中,联系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主流思想文化、各阶层的关注程度来进行对照,然后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阐释(特别是负面的,要指出正确的方向)。

二、真题再现

【2020全国Ⅲ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个与现实零距离的题材,要让文学性不被坚硬的现实埋没,让艺术在接近纷纭社会时不至于窒息,就必须有飞扬的灵魂。钟南山是个公众人物,几乎没有虚构的空间;而真实的东西往往会有种种限制。但作家创作并非无所作为。熊育群的作品《钟南山:苍生在上》把笔触深入到钟南山的内心世界。对他的精神和情感进行大胆挖掘,并且打破时空限制,将人物置于复杂的背景与宏大的视野中,以文学的力量复原某些重大时刻,记录历史,留下现场,并对此进行深刻反思。

本报特邀《收获》杂志副主编、《钟南山:苍生在上》责编钟红明和作家熊育群做了一次对谈。

钟红明: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波及众多国家与人群的、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在《燃起黑色的春天》一文中你曾写道,你“突然理解了战争年代弃文从戎的文人”,是什么让你决定写一部关于钟南山的长篇非虚构作品?

熊育群: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是人类的一场大灾难。特别让人不安的是,已经84岁的钟南山深夜赶往疫区武汉,他那张高铁上仰头小憩的照片让我非常感动。12

文档评论(0)

180****97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十年深耕,专业只为中高考语文阅读与写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