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二)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二)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试卷(二)历史

一、选择题

1.距今3800—3500年的二里头遗址沿古洛河北岸呈西北—东南向分布,其中心区位于遗址东南部的稍高起的区域,包括宫殿区和宫城(晚期)、祭祀区、围垣作坊区和若干贵族聚居区等重要遗存。这一分布格局()

A.可以认定二里头是夏朝的都城 B.证实我国较早进入了阶级社会

C.表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当发达 D.反映中华文明起源多元特征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推断题。时空是:夏朝时期(中国)。宫殿区和宫城是统治阶层所在的地区,贵族聚居区是贵族阶层生活区域,围垣作坊区为从事手工业生产的奴隶所在地区,表明当时已经存在统治阶级、奴隶主贵族、奴隶等阶级划分,进入了阶级社会,B项正确;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但尚不能完全确定,排除A项;材料所述遗址的功能分区主要反映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情况,未提及农业、手工业等的生产水平和技术,且当时处于奴隶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尚不能到相当发达的程度,排除C项;材料只反映二里头一处的情况,看不出起源的多元,排除D项。故选B项。

2.据《春秋》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聘了六次,向齐、晋等国朝聘30次;滕、薛等国朝聘鲁国超过30次。相反,周桓王在位23年间曾五聘于鲁。这些现象突出反映了()

A.鲁国在封国中地位举足轻重 B.周王室的影响力已不复存在

C.朝聘成为维护礼乐秩序的手段 D.传统文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诸侯亲自或派使臣按期朝见天子称之为朝聘,而春秋时期各国相互朝聘,反映了各诸侯国通过定期遣使的方式访问以强化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是对西周朝聘礼仪文化的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春秋时期齐、晋称霸诸侯,鲁国朝聘齐、晋以依附大国而生存,地位并非举足轻重,排除A项;鲁国向周天子朝聘了六次反映周王室依然具有影响力,排除B项;春秋时期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排除C项。故选D。

3.据《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涉入陈后,“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这反映出当时()

A.人们对封建制度不满 B.社会阶级矛盾激化

C.中央集权已名存实亡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秦朝。根据材料“伐无道,诛暴秦”可知,陈胜、吴广起义是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的产物,且得到了底层百姓的支持,B项正确;题干中的“张楚”仍然属于旧式的封建政权,排除A项;秦朝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排除C项;题干中仅提及陈胜、吴广起义,“风起云涌”无可得知,排除D项。故选B项。

4.唐文宗时的宰相段文昌、王播都是寒门贫士,早年甚至吃不上饭,向人求食,他们都是通过进士及第入仕的。这些寒士显达后多拉拢同类,如李逊、李建兄弟,“家素清贫”,举进士而得高官。元和十一年(816年),李建知贡举,“三十三人皆取寒素”。此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科举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B.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C.寒门庶族地主势力逐渐上升 D.宰相的选拔标准出现重大变化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题意可知,通过科举制,一些寒门子弟进入仕途,这说明科举制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要求分享更多政治权力,科举制正是适应了这种情况而产生的,C项正确;科举制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主要体现在选官标准是才学,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一些寒门子弟通过科举制进入仕途,不能得知科举制是选官的主要途径,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宰相的选拔标准,排除D项。故选C项。

5.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命行人杨载赴琉球,“以即位建元诏告其国”,要求琉球奉表称臣,建立藩属关系。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首效臣服,并派遣其弟泰期等随杨载回朝入贡方物。明太祖“诏赐《大统历》及织金文绮、纱罗各五匹”。明太祖此举旨在()

A.加强对外经济交往 B.拓展国家的政治版图

C.维护国家统一局面 D.诏示政权的正统地位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明太祖遣使至琉球,要求琉球奉表称臣,建立藩属关系,目的是彰显明政权的正统性,D项正确;据材

文档评论(0)

牧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