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历史试卷(一)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历史试卷(一)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试卷(一)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贾湖遗址历经8次发掘,出土陶、石、骨、角、牙等各类文物6000余件,其中,出土的40余支骨笛,是迄今世界上出土个数最多、保存最为完整,且能吹奏五声至七声音阶的最早的管乐器实物,这一发现有力推翻了先秦才有五声音阶的传统认识。下列关于贾湖遗址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是旧石器时代的文化代表②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现象已较为明显

③该地区史前音乐达到一定水平④手工技术的发展为文化创造提供物质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根据材料可知,贾湖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前期重要遗址,①时间不符合史实;贾湖遗址出土陶、石、骨、角、牙等各类文物6000余件以及40余支骨笛,但未体现明显的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现象,②说法不符合材料;贾湖遗址出土的40余支骨笛,是迄今世界上出土个数最多、保存最为完整,且能吹奏五声至七声音阶的最早的管乐器实物,反映了该地区史前音乐达到一定水平,③说法正确;贾湖遗址出土陶、石、骨、角、牙等各类文物6000余件以及40余支骨笛,反映了手工技术的发展为文化创造提供物质基础,④说法正确。故③④表述正确,D项正确;①②不符合材料,排除ABC项。故选D项。

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尊礼,主张“为国以礼”;道家“非礼”,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法家否定礼治,提倡法治。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

A.私学兴起,民间思想异常活跃 B.礼崩乐坏,需要重建社会秩序

C.思想自由,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D.诸侯争霸,分封秩序开始瓦解

〖答案〗B

〖解析〗

据题意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不同的思想学派提出了不同的治国主张,这在本质上说明原有的统治秩序出现问题,需要建立新的社会秩序,故选B;ACD项都是表现,没有反映出本质问题,排除。

3.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诗中描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中“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由此能够确定《木兰诗》

A.记载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 B.属于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

C.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 D.没有研究历史的史料价值

〖答案〗C

〖解析〗

北宋时由北朝民歌整理发展而来的乐府诗《木兰诗》中,载有“策勋十二转”这一唐代奖赏军功的说法,体现出其在流传过程中融入了新的历史内容,C项正确;《木兰诗》由北朝民歌发展而来,其中虽有唐代奖赏军功的表述,但记载的并非“政治制度的变迁”,A项错误;《木兰诗》由北朝民歌加工发展而成,不是宋代文人的创作,B项错误;《木兰诗》作为北朝民歌,经唐代传诵,宋代加工,有一定的史料价值,D项错误。

4.宋朝实行官、职、差遣制度有只表示官阶俸禄品级,并不执掌实权,职是加官虚衔,属名誉称号;只有空道后才取得实权,负责具体事务。这一制度设计()

A.有效提高了行政效率 B.防止了官吏擅长之权

C.适应文人治国的需要 D.加剧了政府财政危机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宋朝实行官、职、差遣制度”“有只表示官阶俸禄品级,并不执掌实权,职是加官虚衔,属名誉称号”及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宋代采取分化事权的方法,但这也增强了宋朝的官僚队伍,进而加剧了政府的财政危机,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宋代分化事权的方式,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排除A项;这一制度设计有利于防范官吏擅权,但没有“防止了”官吏擅权,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分化事权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没有涉及对文官、武官的态度,与文人治国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5.下表反映了清朝康熙初年至道光初年人口、耕地及人均耕地的变化情况。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时间

人口(百万)

耕地

人均耕地(亩)

康熙元年(1661年)

42.53

485.22

6.34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

81.65

555.95

6.76

乾隆十八年(1753年)

183.68

677.58

3.69

道光二年(1822年)

372.46

696.92

1.82

A.粮食亩产呈现增长趋势 B.封建盛世里潜伏着危机

C.社会转型条件渐趋成熟 D.广大民众生活富足安逸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清朝(中国)。据图表可知,康熙元年至道光二年,人口激增及人均耕地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人口急剧增长导致资源危机日益显露,B项正确;图表中

文档评论(0)

牧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