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与测爆技术讲义.pdf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平安生产与测爆技术

平安生产与测爆技术

主讲人:吴快乐

2024年8月

可燃气体检测技术

可燃气体检测技术

1.检测机构的建立

1.1目前状况

1.2工作思路

2.检测人员的资格认定

3.检测工作的意义

3.检测工作的意义

Ø通过现场取样、仪器检测,提供检

测数据,作为热工作业〔动火〕审批依据。

防止因作业所引发的爆炸事故,具有现实

意义。

4.检测的任务

给出能真实反映作业环境空气中

可燃气体浓度的数据。

通过现场取样、仪器检测、数据

处理三个环节,完成任务。

5.检测的科学原理

据大量科学实验得到的数据,

并通过理论推导,得到以下公式:

L×Q=常数

式中:L—爆炸下限值,%;

Q—燃烧热值,千卡/摩

尔。

说明爆炸下限L下与可燃性

气体的燃烧热〔Q〕近于成反比,

可燃气体的摩尔〔mol〕燃烧热越

大,其爆炸下限就越低。

烷烃〔L下·Q值〕接近1091

醇类、醚类、酮类、烯烃类

等〔L下·Q值〕接近于1000;

氯代和溴代烷烃〔L下·Q

值〕较高,这是由于引入了卤

氢气〔L下·Q值为228〕、

乙炔〔L下·Q值为753〕、二硫

化碳〔L下·Q值为307〕等可燃

气体,不适用此公式。

测爆仪为什么能检测各种可

燃气体?其原理就在于此。

6.提示与讨论

取样的代表性问题

可燃气体、蒸气的相对密

度:手册提供的数据是按

D=M/29计算的。但是,该公

式仅对未与空气混合的纯洁蒸

说明:对于可燃液体,形成“

蒸气—空气〞的混合物,其蒸气所

占百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当到

达其沸点时,蒸气压力变成0.1MPa

,蒸气将不再含有空气。这时,公

式D=M/29才有效。

实际情况是:舱室、容器内部空间

其液体的温度或内部温度通常情况下均

低于其沸点,所形成的“蒸气—空气

〞混合物对空气真实相对密度,可采

用下式计算:

Dm=1+〔M–29〕P20/〔29×1023〕

Dm=1+〔34×P20×10-6×(M-29)〕

式中:

P20—20℃时物质的饱和蒸气压,

mbar;

M—物质的分子量。

相对密度理论值与真实值的比较

物质名称DDm

乙酸2.11.02

丙酮2.01.2

六氯丁二烯9.01.004

正戊烷2.51.8

过氯乙烯5.81.08

三氯乙烯4.51.3

可见手册提供的D值,在室温下其蒸气的扩

散方式会导致较大误差,

文档评论(0)

139****11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