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储能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建议_郑琼.pdf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储能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建议_郑琼.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刊:科技支撑“双碳”目标实现

STSupportingRealizationofCarbonPeakandCarbonNeutralityGoals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BreakthroughsinKeyandCoreTechnologies

引用格式:郑琼,江丽霞,徐玉杰,等.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储能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建议.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4):529-540.

ZhengQ,JiangLX,XuYJ,etal.Researchprogressanddevelopmentsuggestionsofenergystoragetechnologyunderbackgroundofcarbonpeak

andcarbonneutrality.BulletinofChineseAcademyofSciences,2022,37(4):529-540.(inChinese)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

储能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建议

1231113*1*

郑琼江丽霞徐玉杰高嵩刘涛曲超陈海生李先锋

1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116000

2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北京100864

3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6

摘要储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是平抑新能源波动、降低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对

电网造成冲击的重要手段。当前,全球能源资源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也面临能源结构调整的重大变革。践行

新时代“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战略、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需要我国以清洁、低

碳、安全、高效为驱动,构建与能源资源相适应的中国特色能源结构新体系。实现清洁能源与化石能源的互

补融合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新体系的关键。因此,发展大规模储能技术不仅是电力系统

低碳清洁化的必要举措,同时也是抢占国际能源技术战略制高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有力手段。

关键词“双碳”目标,清洁能源,大规模储能技术,多能融合

DOI10.16418/j.issn.1000-3045.20220311001

能源利用是我国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作为流碳”)目标意味着必须进行颠覆性的能源革命、科

程工业的典型高排放行业,即化工、钢铁、有色、技革命和经济转型。发展变革性低碳技术,通过工

建材工业过程的二氧化碳(CO2)排放约占全国总艺源头创新和流程再造,在典型流程工业中率先实

排放的近40%,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因此,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支撑我国“双碳”目标实现

CO2高排放行业能源利用清洁低碳化转型发展势在的关键。储能作为电能的载体,可有效地平抑大规

必行。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模新能源发电接入电网带来的波动性,促进电力系

*通信作者

资助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

修改稿收到日期:2022年3月28日

院刊529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统运行中电源和负荷的平衡,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性、经济型和灵活性;储能技术也成为构建智能电的重要布局和主要工作之一;并明确了到2025年,

网与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核心关键。随着碳中和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的总体目

成为全球共识,新能源在整个能源体系中的比重将标。2021年12月,国家能源局正式颁布《电力并网

快速增加,储能技术也迎来爆发式增长。国内外大运行管理规定》和《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办法》文件,

规模新型储能项目陆续启动,储能技术呈现出液流明确将

文档评论(0)

mengbo6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