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第七章 第二节 分泌性中耳炎.docx

第六篇 第七章 第二节 分泌性中耳炎.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沙医学院教案格式

课程名称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授课对象

06级预防医学(本科)授课时间 2008年

课程类型教材名称

目的要求

理论课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第六版),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熟悉病因和病理

课程总学时授课内容

30学时

第六篇第七章 第二节分泌性中耳炎

考核方式 考试授课学时 1学时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参考书籍及文献

讲课内容步骤

时间分配

2.掌握临床表现及诊治原则

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治原则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

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板书、多媒体教学

孔维佳主编,《耳鼻咽喉科学》(7年制),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黄选兆、汪吉宝主编,《实用耳鼻咽喉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

王正敏、陆书昌主编,《现代耳鼻咽喉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

分泌性中耳炎(50分钟)

(一)概述(3分钟)

(二)病因 (3分钟)

(三)病理(3分钟)

(四)临床表现(10分钟)

(五)诊断 (10分钟)

(六)治疗 (15分钟)

(七)预防 (3分钟)

(八)习题 (3分钟)

教研室:五官科教研室 授课教师: 尹晟 编写时间:2008-7-1

第六篇 第七章第二节分泌性中耳炎

一、概述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中耳积液可为浆液性漏出液或渗出液,亦可为粘液。本病命名尚不统一,有称为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粘液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积涂粘稠呈胶状者,称胶耳。

注:分泌性中耳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慢性可因急性期未得到及时与恰当的治疗,或反复发作、迁延而致。本病冬、春季多见。小儿及成人均可发病,为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之一。

二、病因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一)咽鼓管功能不良:一般认为咽鼓管阻塞是本病的基本原因。

注:引起咽鼓管阻塞或咽鼓管功能不良的常见原因为机械性阻塞,如腺样体肥大、肥厚性鼻炎、鼻咽部肿瘤或淋巴组织增生、长期鼻咽部填塞等。此外,腭帆张肌功能不良,如腭裂,易患本病。

(二)感染:

注:本病常继发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故认为本病可能与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晚近发现中耳积液中细菌培养阳性者约1/2~1/3,主要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球菌,而分离出病毒为数不多,故认为本病可能是中耳的一种轻型的或低毒性的细菌感染。细菌的产物

—内毒素在发病机理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三)免疫反应:

注:中耳为一独立的免疫防御系统,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方逐渐发育成熟,这可能是小儿本病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由于中耳积液中细菌培养的阳性率较高,炎性介质—前列腺素的存在,并在积液中检出细菌的特异性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以及补体系统等,提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属于一种由感染免疫介导的病理过程。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对中耳粘膜的损害(Ⅲ型变态反应)可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致病原因之一。Ⅰ型变态反应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尚不明确。复发性或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与变应性鼻炎,慢性鼻咽炎引起的咽鼓管功能不良有关。

三、病理

中耳积液多为漏出液、渗出液和分泌液的混合液。一般病程早期为浆液性,后期为粘液性。胶耳多出现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注:咽鼓管通过其软骨段管腔的开闭具有调节中耳气压,使之与外界大气压基本保持平衡的功能。咽鼓管功能不良时,外界空气不能进入中耳,中耳内气体被粘膜逐渐吸收,腔人形成负压,致使中耳粘膜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鼓室内出现漏出液。如负压持续,中耳粘膜可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表现为上皮增厚,上皮细胞化生,杯状细胞增多,分泌增加,上皮下有病理性腺体样组织形成,固有层血管周围出现以淋巴细胞及浆细胞为主的圆形细胞浸润,恢复期,腺体逐渐退化,分泌物减少,粘膜渐趋正常。

四、临床表现

(一)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为最常见症状。常发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有自听增强。部分病人有轻度耳痛。儿童常表现为听话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

(二)检查:鼓膜内陷,表现为光锥变短、分散或消失,锤骨短突明显外突,锤骨柄变水平,前后皱襞变明显。鼓膜呈粉红色或黄色、淡黄色油亮,透过鼓膜可看到液平面,此液面呈一头发丝状弧形线,称发线,当头位变动时此液平面保持水平位。有时可见到液体中的气泡。慢性者鼓膜增厚混浊色发暗。鼓气耳镜检查可见鼓膜活动度受限。

(三)听力检查:音叉及纯音测听多为传导性聋。声阻抗-导纳测试的鼓室导抗图呈现平坦型(B型)或高负压型(C型),有助于诊断。

五、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鼓膜粉红色或黄色油亮、发线,以及B型鼓室导抗图,一般诊断不难。必要时可在无菌操作下作诊断性鼓膜穿刺术确诊。

(一)临床表现:耳内闷胀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