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学习目标;课程标准;活动方案;阅读课文第一、二、三子目,解决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请把下列示意图中横线和空格内容补充完整,并在图中圈出东汉灭亡后实现全国性统一的两个朝代。;①___

②___

③_________

④______

⑤______

⑥____________

⑦___

⑧___

⑨____________

【答案】实现全国性统一的朝代:西晋、隋朝。;2.从历史发展的时空演进角度而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有什么特点?

【答案】特点:政权分立,但是有过短期和局部统一;北方战乱不休,南方相对稳定;北方政权更迭过程中有不少少数民族政权,南方政权以汉族政权为主。;阅读课文第二子目,解决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二,分析《宋书》里描写南朝时的江南与《史记》描述汉朝时的江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材料一(江南)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答案】相同:地域辽阔(自然条件)。不同:《史记》描述的江南经济落后,人烟稀少,商业不发达;《宋书》描述的江南非常富饶,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嘉之治”形成的原因,分析“元嘉之治”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答案】原因:南方社会秩序相对稳定;北民南迁带来了充足劳动力与先进技术;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刘宋统治者劝课农桑,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大力支持农业发展。影响:促进了中国南方经济的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阅读课文第三子目,解决下列问题。

1.完成下表,理清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史实,并分析改革的实质。;内容;【答案】实质:从社会发展角度——封建化;从社会生产角度——农业化。;2.结合课文三个子目的内容,梳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民族交融的脉络,归纳这一时期推动民族交融的因素。

【答案】北方:①东汉到西晋时,西、北边陲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不断内迁。②十六国时期,北方政权大多是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他们学习汉族典章制度和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等;长期混战中,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接触频繁,差异缩小。③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南方:①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②东晋南朝时期,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逐步与汉族交融。

推动因素:先进文化的吸引;战争的影响;统治者的改革;经济文化的频繁交往和交流。;3.阅读下面材料,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交融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材料陈寅恪先生有言:“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苏秉琦先生也有相关论述:“‘五胡’不是野蛮人,是牧人,他们带来的有战乱,还有北方民族的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北方草原民族文化是极富生气和极其活跃的。它为中华民族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答案】影响:①为中华民族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②促进了北方政权的壮大,为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知识脉络;课后强化;一、选择题

1.(2022·南京期中)下表所示的内容反映了历代官话的变迁。对此表理解正确的是()

;

A.官话发展推动了全国语言的统一

B.政治中心转移影响官话变迁

C.官话变迁消除了各地语言的隔阂

D.民族交流交融促进官话变迁

;解析:据材料“周平王迁都洛邑(洛阳)后,洛邑的语言就成了东周时期官话的基础”“汉朝的汉语标准语为‘雅言’”“衣冠南渡后,‘洛语’与中古吴语结合形成了金陵雅音(官话)”可知,随着朝代的更迭及都城的变化,官话也在随之变化发展,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官话发展与全国语言统一的关系,排除A项;“官话变迁消除了各地语言的隔阂”表述错误,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民族关系与官话变迁的联系,排除D项。;

2.(2022·徐州期中)一般来说,胡服重视的是其使用功能,这种特点的服饰只能够满足日常生活的穿着需要。而在汉族的衣冠制度中,在形质、质料、图案花纹、色彩及各种装饰品上有着严格的阶级地位区分。由此可推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服饰的重要目的是()

A.加速民族交融 B.规范统治秩序

C.减少改革阻力 D.缓和民族矛盾

;解析:据材料可知,汉族服饰能够体现严格的阶级地位区分,北魏孝文帝改革服饰的重要目的是通过汉族服饰体现的阶级地位区分,规范统治秩序,B项正确。北魏孝文帝改革服饰的目的是巩固统治,并非加速

文档评论(0)

1383545445436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