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外貌描写写作指导.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这几则寻人启事中包括

哪些相同的内容?猜猜他是谁?个子不高不矮身体不胖不瘦脸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宽不窄耳朵不圆不长她永远与别人不同。白皙的脸上一双锐利的眼睛,能够敏锐洞察一切,嘴永远是闭着的,不会发出兴奋的呐喊或痛苦的哭嚎,永远保持着那一份宁静,有着“不以球喜,不以球悲”的恬淡。一头竖发向我们昭示着一个乒乓球运动员应有的精神和气质,再穿上中国队鲜艳的队服,又平添了几分庄重和睿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红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手执青龙偃月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态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说说他们的性格1、金豆才七岁,头发披散着,垂到脖子边,见人就羞得把头低下去,或者跑开了又悄悄地望着人,或者等你不知不觉时猛然叫一声来吓唬你。2、她叫小花,一头柔软的卷发,凸额头、塌鼻梁,穿件红底白点小罩衣,总是不声不响,像个静默的小哲学家似的。3、我的同学强强,他胖乎乎的圆脸上,长着一对调皮的大眼睛。眼珠忽闪忽闪的,好像两颗水灵发亮的黑宝石。只要他一眨巴眼儿,准出鬼点子。在他那黝黑的脸上,不论是鼓鼓的腮帮,还是薄薄的嘴唇,或是微微上翘的小鼻子,都使你感到滑稽、逗人。(1)进来一位青年教师,长着一头短发,戴着一幅眼镜,上身穿着一件衬衫,脖子上系着一条领带,下身穿着长裤,脚穿一双皮鞋,个子中等,有点胖。他就是我们的班主任。(2)进来一位青年教师,戴着眼镜,镜片上闪烁着五六个圈儿;讲到得意之时,圆脸上会长出两个深深的酒窝。有时,又好像换了一张脸,铁青的,冒出几根筋,在颤抖,那是有人违反了纪律,他就是我们的班主任。(1)“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平的,除下帽子,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鲁迅《藤野先生》(2)一个姑娘从小河边上的柳丛里探出身子,这样说道。她穿着雪白的上衣,有波纹的黑发梳成两条辫子,一双非常美丽的水灵灵的黑眼睛,突然放出强烈的光芒;她本身就象是这朵倒映在暗色河水里的百合花。(法捷耶夫《青年近卫军》)青年英雄邬丽亚的肖像,人们自然而然会从外貌联想到她的纯洁的性格,人们会深深感到她是一个内心和外形同样美丽的女孩子,不由得会喜欢她。第五招(3)马四的头又圆又亮,头顶上摆着几绺又细又短的头发。那涨红的肥脸上,镶了一对小眼睛,乍一看,还以为是一截圆木头上钻了两个小洞,配上那滴溜溜乱转的眼珠儿,显得奸诈又狡猾。马四胖胖的身子腆着一个大肚子,走起路来全身的肉都跟着晃荡,活像一只养肥了的唐老鸭。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1、要有一定的顺序2、抓住特征3、善用修辞4、突显性格5、渗透爱憎进行外貌描写时要注意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害羞但天真、活泼)(文静)(滑稽、逗人)比一比知识渊博,严肃认真1、我家邻居有个小男孩,是个独生子,虽然家里天天给他吃过量的高级营养品,可他就是不争气,仍然瘦得像根扫帚柄。2、从“时尚”发屋走出来一个青年女子,她的卷发宛如一朵朵从木头上旋下来的刨花。3、那富婆一身珠光宝气,五根手指像五根胖墩墩的香肠。如果能适当用一些形容词、确切的比喻和适当的夸张来写人物会使人物更鲜明生动。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你带的孩子又脏又瘦,人家带的孩子又白又胖。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怎么你带的人家带的就跟才从垃圾堆拣出来的似的,试一试妙用修辞就像才剥壳的鸡蛋心子,又白又光鲜。1、姐姐七岁,是一年级学生,穿着白衬衫和蓝色的学生裤,胖墩墩的像个小东瓜,又像是个胖鼓鼓的花生米。她的名字就叫小胖。她跑起来很吃力,脸蛋累得通红,微微凸出的前额渗出细小的汗珠。2、从“时尚”发屋走出来一个青年女子,她的卷发宛如一朵朵从木头上旋下来的刨花。3、那富婆一身珠光宝气,五根手指像五根胖墩墩的香肠。4:“孩子不足两岁,塌鼻子,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活像报上讽刺画里中国人的脸。”———钱钟书《围城》5、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陌上桑》)过路人看到罗敷,不由自主地放下

文档评论(0)

优美的文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