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检测试卷(1)解析版-【教考融合】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检测卷(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

第二单元检测试卷(1)解析版-【教考融合】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检测卷(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考融合第二单元检测试卷1解析版教考融合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检测卷统编版必修下册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考融合第二单元检测试卷(1)

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国古代戏剧在元代发展至鼎盛,出现了一批以关汉卿为代表的优秀剧作家;而西方古典戏剧则在莎士比亚那里达到顶峰。悲剧,作为最能反映人类对世界、社会与人本身各种问题的严肃思考、不懈追求的一种戏剧形式,也分别于彼时臻于成熟。那么,同处于成熟时期的中西悲剧就悲剧精神(或曰悲剧本质)而言有何差异?这差异的文化根源何在?

关于悲剧,人们的一致看法,是“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悲剧包含受难,“是人的痛苦或毁灭”。这些都不无道理,但它们都是从剧本本身的内容来论及的,而悲剧作为一种以演出为目的的文学形式,观众的反应或曰审美效果无疑是更重要的。使悲剧真正区别于其他戏剧形式的基本精神在于:悲剧在观众心里最终激起的是一种昂然向上的情绪,观众在经历了哀怜、同情、恐惧等诸种情绪之后,突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体验到了伟大与崇高,一种压抑之后的升华,即崇高感。

《窦娥冤》,是关汉卿公案剧中最杰出的作品,而《窦娥冤》中能引发崇高感的人物无疑是窦娥。窦娥蒙受不白之冤,临刑前一腔悲愤喷如火,满心不平滚如雷,发出惊天动地的责问:“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喊声撼人心魄,激扬振奋之情油然而生。主人公的弱小与其最后的反抗形成极大的戏剧反差,抗争精神也得以最大彰显,这是观众产生崇高感的主要因素。但应当指出的是,这种抗争是被迫的,直到最后走投无路,才被逼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她的抗争精神呈现不彻底性与非自觉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人公抗争意志与精神唤起的崇高感。窦娥身上另一个突出特点“节”和“孝”的结合,符合了当时观众的审美心理,在特定时代、特定人群中足以形成强大的伦理感召力,唤起崇高感,从而构成崇高感的另一个来源。剧中窦娥念念不忘服孝养婆,多次表达“一马难将两鞍鞴”的类似思想,节女形象不可谓不突出。窦娥的“孝”当然不是“愚孝”,很大程度上是她善良本质的体现,而且善良本质也正因为在其面临极为困难的境遇时表现出来而愈加熠熠闪光。所以她身上体现出来的完善的伦理精神使中国的观众更伤其不幸无辜,赞其坚贞善良,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抗争精神之非自觉性在崇高感方面引起的缺憾。

《哈姆雷特》则是西方悲剧的一座高峰。与窦娥的被动抗争相比,哈姆雷特的抗争更体现了作为人的自由意志。年轻王子从鬼魂口中得知父王之死的真相后,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虽然期间有犹豫有彷徨,但他却从不曾有怯懦、退缩之意,始终坚持独立承担重负,直至以生命换来复仇与除奸使命的完成,换来正义秩序的恢复。对哈姆雷特而言,他所面临的不仅仅是复仇问题,更大意义上是与邪恶力量,与丑陋、不公的社会,与命运施加于他的不幸作斗争的问题。·通过抗争,他保住了尊严,体现了人的价值,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最大限度地唤醒我们的崇高感。

同是悲剧,为何东西方在其精神上存在这样的差距?两种文化的命运观的不同使中西方悲剧走上了两条不尽相同的路。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长期占统治地位,儒家的命运观以一言概之:“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儒家这种人顺天命的态度,平和达观地解决了人对命运的困惑,使其有可.能探讨人事,从而发展出一套高度完善的伦理哲学。在这种观念影响下,悲剧人物一般不会自觉、清醒地体验到人生的悲剧性,有诸多不幸也只说命该如此,从而较少完全出于自主地显出抗争意识;但却有很深的伦理道德感,人物会根据伦理道德准则判断自己应该怎样做。故关汉卿在《窦娥冤》中对窦娥形象的塑造也就不足为奇了。《窦娥冤》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的中国下层社会的普通妇女,对自己身世的凄凉有悲叹,但更多的是对注定的命运的接受。直至最后临刑前,她才愤然而起,丢掉了一切幻想,发出了自己的呐喊。但她的“节”、“孝”思想与善良品质却是贯穿始终的。窦娥善良敦厚的人格,使观众悲其不幸,亦赞其善良,构建了人物的另一大闪光点。遵循这样的天命观,悲剧中也很少突显出对任何超常事物或突如其来的厄运的恐惧,相对应地,观众也较少在恐惧之后感受到崇高,他们往往是同情,义愤,然后被突如其来的振奋攫住。

西方悲剧深受古希腊命运观的影响。在古希腊人的眼里,喜怒无常的命运之神掌握着宇宙。他们对她心存敬畏,却又不无怀疑。他们相信命运,但命运的无常更使他们意识到人在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