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第七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部编教材必修一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教学设想

单元设计理念

围绕“文学阅读与写作”这一任务群,着力培养核心素养,重视深度阅读、读写结合,强化阅读和写作方法的指导;以学习任务为中心,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灵活设计语文实践活动,改变单向传授知识、训练能力的做法,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在个性化的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以品味语言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把握主题,体味情感,品味思想。《故都的秋》重在品味其短句、写景句、比喻句,品味作者蕴含于其中的对故都之秋的浓浓深情;《荷塘月色》则通过叠词、比喻句、通感句的欣赏,体味语言的典雅传神之美;《我与地坛(节选)》则抓住富有哲理的句子,品析蕴含的对母亲的深情。《赤壁赋》多用铺陈手法,语言工整,富有韵律;《登泰山记》语言简洁明快,写景生动有力,情趣盎然。

2.关注自然景物描写的角度和手法,体会其中的人生思考。《故都的秋》着重表现对北国之秋的眷恋,所描述的五幅画是重点;《荷塘月色》则着力于“荷塘”“月色”之美,综合运用比喻、通感等手法激发读者想象;《我与地坛(节选)》在景物与追忆中穿插饱含哲理的语句,融入对生命的思考,对母亲的怀念。《赤壁赋》“主客问答”包罗深刻哲思;《登泰山记》抓住小细节表现雪后登山的情趣。

3.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欣赏名段名句,逐步提升欣赏水平,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4.体会民族审美心理,把握自然之美、中和之美、感伤之美、豁达之美和慈爱之美,努力传承优秀文化。

教学重点

1.精读精学《故都的秋》《赤壁赋》,小组合作学习其他篇目,展示学习成果。

2.围绕单元主题、搜集并阅读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文章及资源,拓展阅读视野;联系现实生活,深化主题研究。

3.按照整体把握,重点品读,深入探究,综合评价,回扣反思的流程研读文章,概括文本特点,梳理章法语言,总结方法。

4.群文阅读探究,共同归纳规律,提炼方法,指导课外阅读。

5.学习古今写景散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语言和内容;分析文本思路、章法、作者情感思想;鉴赏语言、形象、表现技巧、风格特征;评价观点态度、文化内涵、当代价值。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探究、点拨。

教学课时13课时。

1.第十四课,示范研读《故都的秋》2课时,合作探究《荷塘月色》2课时。

2.第十五课,单篇示范《我与地坛(节选)》2课时。

3.第十六课,示范研读《赤壁赋》2课时,合作探究《登泰山记》2课时。

4.单元学习活动,1课时。

5.单元写作指导,2课时。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构建与运用

利用工具书、注解梳理生字词,初步把握文意,积累优美的词、句;感受语言之美,领会“排比”“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体会叠词的运用效果。

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对五幅画的解读,把握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通过对三幅画的解读,把握荷塘月色的美;学习“对比”手法,体会“情景交融”的妙处。

审美鉴赏与创造

欣赏课文中的景物,探究作者寄寓在景物之中的深刻思想和丰富情感;对比探究两篇文章在抒发情感的方式和特点;把握各自的语言特色。

文化传承与理解

了解古代文人的审美心理,以及“秋”“月”意象的传统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领悟文章的感情基调,知人论世,探究作者在景物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对五幅画的解读,把握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通过对三幅画的解读,把握荷塘月色之美;“客观色彩”与“主观色彩”的完美融合,归纳借景抒情类散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文本赏读,合作探究,诵读指导。

课前预习自主阅读课文,梳理生字词,勾画精彩句子和关键语段;搜集作家、作品的资料,上课交流展示;初步把握文意和情感,梳理文章脉络。疑惑的问题交小组长,课堂讨论。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示范阅读,掌握方法(《故都的秋》)

第一课时

一、整体把握(自主梳理,个体展示)

(一)知人论世

1.学生将收集的资料在课堂交流展示,互相补充,了解作家经历和写作背景。

2.资料链接

作家简介: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浙江富阳人。1913年留学日本,曾经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1922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杀害。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有颓废情绪。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

写作背景:从1921年到1933年4月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