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课件6: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亥革命.ppt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课件6: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亥革命.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与辛亥革命;考纲要求;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1)日本①明治维新????后,军事实力上升,蓄谋侵略中国。

(2)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乘机入侵朝鲜。

2.过程

(1)战争爆发:日本舰队在朝鲜②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2)平壤战役:清军陆战失利,退回国内。

(3)黄海大战:中方主力尚存,北洋舰队退守③威海卫港????,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

(4)辽东之战:日军占领大连、④旅顺????等地。

(5)威海卫战役: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⑤《马关条约????》;概念辨析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

(1)商品输出是指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加工品运到殖民地国家的市

场进行销售,获取高额利润。1840—1895年,绝大部分都是商品输出。

其本质是控制殖民地的市场。

(2)资本输出指资本主义国家为获得高额利润,用过剩资本向其他国家投资或提供贷款。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二、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1.原因

(1)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反帝斗争日益高涨。

(2)义和团运动兴起,列强借口镇压?义和团????发动侵略战争。

2.经过

(1)1900年6月,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2)1900年7月占领天津。

(3)1900年8月攻陷北京。;(2)内容: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在北京

?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各国驻兵保护;拆毁北京至大

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惩办

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

????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3)危害:赔款加重人民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使馆界”成为

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国中之国”。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

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惩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员,改设?外务部????,列

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4.影响: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总结归纳义和团运动不是历史的进步

义???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的正义性,但不具有历史进步性。义和团运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具有鲜明的爱国性和正义性;但其盲目排外,排斥包括先进生产力在内的西方文明,带有浓厚的愚昧落后色彩。

图解历史正确理解义和团、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

?;主题探究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史料呈现????

史料1????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

——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史料2????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

——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史料3????李鸿章想利用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遏制日本,解除中日军事对峙……他认为“列强必有区处,必有收场”,命令部下“静守勿动”“保舰勿失”,既贻误了军机,又影响了士气。

——摘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读史指导

(1)史料1中信息“炮弹不是实着泥沙”“军需局的坏蛋官吏”从中国军队腐败、装备落后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的劣势,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必然性。

(2)史料2引自日本政府的档案文件,从国力、战前准备等角度分析了日本的优势;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提高,制定大陆政策,准备充分。

(3)史料3中信息“利用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遏制日本”表明清政府寄希望于外国调停,准备不足。;◆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1、2,分析甲午战败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教训。

提示单纯学习西方技术不能救中国,政治制度落后是根源;重视海洋强国,科技强国。

(2)中日甲午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

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综合以上三则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救亡”的实际行动。

提示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逐步由器物层面转移到制度层面,民族资产阶级先后发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多角度认识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典例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解

文档评论(0)

138****51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