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描写山水的古诗词.pdf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代描写山水的古诗词

明代描写山水的古诗词

明代诗人对于山水都是怎样描绘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明代描

写山水的古诗词,欢迎参考!

叹长淮

明·无名氏

弥弥长淮水,望之无涯涘。

东归日暮秋,霜风波复驶。

孤舟漾晴空,一叶渺相似。

落照明远山,断岸隔千里。

中流泊平田,橹摇过屋址。

树杪戏游鱼,禾头遍生耳。

嗟嗟江上云,欲栖更何倚。

禹思天下溺,彷徨若犹已。

我亦吏淮扬,乃弗事胼胝。

悲哉此民命,九载功实记。

鱼鳖莫与拯,停桡颡徒泚。

赏析

本诗《泗虹合志》记载共十一联。诗题用“叹”字,可见诗人有

感叹之意。前四联描写淮河水在未泛滥时的景象,接着描写淮河泛滥

成灾,树梢游鱼,禾头生耳的画面。后五联写出诗人看到、想到淮河

泛滥,百姓遭殃,心潮澎湃,感慨万端,不由得感叹:禹王治水在,

淮河难凶险;如今,谁能治淮记实功,福事胼胝惠百姓。全诗意境深

邃,叹息深沉,感悟独特,从侧面反映官宦吃喝玩乐,不关心百姓,

淮水泛滥,无人问津的实情。

过汴堤

明·汪广洋

落日汴堤上,奄忽浮云驰。

草树遍原野,茫茫天四垂。

上有鸟嘤嘤,下有冢累累。

世故念衰絶,焉知埋者谁。

孤隋昔抚运,恃安忘险危。

乃以耳目私,遂令骨肉疲。

骨肉日已疲,耳目日以亏。

平陆变沧海,中途歌黍离。

持此鬰冲襟,涕下莫能挥。

赏析

诗人任陕西参政时,回乡经泗州,察看汴河堤,作此诗。前三联

描写察看汴堤的时间、天气、景物,第四联抒发诗人情感。后四联,

运用骨肉疲、耳目亏、变沧海、歌黍离,反映汴河泛滥成灾、百姓挥

泪的情感。所以诗中“抚运恃安危”是本诗的中心,告诫官员,修好

汴堤,确保无险,百姓安逸,为官之道。

过玉环山

明·汪广洋

神女去云远,名山依旧存。

佩环空寂寞,嵓壑阅晨昏。

云水深藏庙,淮流直到门。

无因停桂檝,中露挹兰尊。

赏析

玉环山在盱眙境内,诗人过玉环山,见神女庙,作此诗。本诗意

为:玉环山上女神早已远去,玉环山之名留传至今。站在山峰,寂寞

之情油然而生。环视玉环山,云雾飘渺,淮水萦绕,女神远去,情致

神庙。

注释:①玉环山,万历《盱眙县志》记,县西八十里,唐兴乡境

内,一曰女山,二曰神女庙。《寰宇记》记,状如玉环形势回旋,称

之为玉环山。又名为女山。玉环山上有神女庙。相传,前代有滑州一

长者携二女留于此山,相继殁,俱有灵异之象,立一庙,称之为神女

庙。

龟山回文

明·丘浚

潮生海岸両崖倾,落月江淮映火明。

桥透白波流水远,屋连红树带霜清。

迢迢漏尽寒更晓,片片云收夜雨晴。

遥望楚天江渺日,茭蒲尽处落鸿轻。

赏析

诗人在秋末冬初,雨后天晴之时,游龟山,作此诗。本诗将龟山

石崖,落月江淮、桥透白波、屋连红树、迢迢道路、晓行寒风、片片

浮云景色描写成一幅山水画,展示在读者眼前。最后抒发诗人楚天江

渺日,茭蒲落鸿轻的心情。本诗充分展示并利用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

主和以语序为重要语法手段两大特点,回环往复,绵延无尽,荡气回

肠,意兴盎然。

陡山

明·刘玉

淮流萦远陡山阿,南渡曾经翠辇过。

谁遣缇矒涴厓石,鱼龙终日喷烟波。

赏析

诗人过陡山,作七言律诗。此诗寥寥四句,将淮水绕陡山,翠绿

铺满岩,鱼龙跃烟波,秋草涴石间的`陡山周围风景,描写成一幅山水

画,展示给读者,使人耳目一新。全诗体现诗人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

“南渡曾经翠辇过”,表示诗人曾经来过陡山。

注释:①陡山,即斗山。《太平御览》引盱眙图经,斗山周回二

十里,与都梁山相连。枕淮之险,名曰斗山。光绪《盱眙县志稿》记,

斗俗谓三山图经,称之广,盖二山、三山、四山,言之也。万历《盱

眙县志》记:“县东北五里,以山瞰淮河,陡峻,故名。宋高宗常渡

此,有字刻石。元将保童磨去,更刻云,“领兵十万过此山”。正德

年间,邑人陈大章筑书舍于山。

浮山堰

明·刘玉

筑堰浮山灌寿春,要将波浪混风尘。

那知水陆无遮会,半是滨淮未老人。

赏析

正值春暖花开之际,

文档评论(0)

领航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中小学教案的个性定制:修改,审批等。本人已有2年教写相关工作经验,具有基本的教案定制,修改,审批等能力。可承接教案,读后感,检讨书,工作计划书等多方面的个性化服务。欢迎大家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